清朝初年,殉葬制度像一道无形的枷锁,笼罩在宫女头顶。虽说康熙十二年(1673年)正式废除活人殉葬,但此前,这残忍的习俗仍在皇室中暗流涌动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巴亥被逼殉葬,12名宫女随她葬入地宫,成了冰冷史书中的一笔。 慧妃,康熙朝最早以宫女身份晋升的妃子,1670年病逝后,她的陵墓也延续了这恐怖传统。八名宫女,包括紫薇,被选为陪葬者,送往北京郊外的清东陵。 紫薇入宫不过三年,平日里负责洒扫、端茶递水,最大的愿望是熬到25岁放出宫,回家嫁个老实人。 可这道旨意像晴天霹雳,砸碎了她的念想。八人被押往陵墓前,双手被麻绳反绑,青衣素履,像行走的祭品。 她们被塞进一辆蒙着黑布的马车,车轮碾过石板路,发出咯吱咯吱的刺耳声。车外,是秋风呼啸;车内,是八颗心跳得像擂鼓。 到达陵墓时,天已黑透。清东陵的妃园寝掩映在松林间,墓门前的石碑刻着“慧妃之墓”,冷得像要渗出血来。紫薇偷瞄了一眼,墓门上方两个拳头大的气孔,像两只空洞的眼睛盯着她们。 内务府官员点燃长明灯,摆上银壶、玉如意和五谷陶缸,随后石门轰然关闭,沉闷的回响震得人头皮发麻。黑暗吞噬了一切,只剩灯烛微弱的光,照出八张惊恐的脸。 墓室不大,4.2米长,3.5米宽,砖石拱券压得人喘不过气。空气里弥漫着松木棺材和石灰的呛人气味,长明灯的香油味让人恶心。紫薇靠着墙,感到13℃的恒温像冰水一样渗进骨头。 八人挤在一起,起初还能低声安慰彼此,可不到六个小时,灯烛燃尽,氧气迅速减少。 紫薇感到胸口像被石头压着,呼吸越来越重,耳边开始出现幻听——滴答、滴答,像水滴砸在石板上,放大到85分贝,震得人心慌。 第一天,有人开始哭喊,嗓子沙哑得像撕裂的布。紫薇咬紧牙关,回忆起小时候在村里抓蛇的日子。她低声说:“别怕,咱们得省着气儿。”她试着用指甲划断手腕的绳子,磨得皮开肉绽,终于挣脱。 她帮其他姐妹解开绳子,可自由的双手却换不来生的希望。第二天,空气更稀薄,有人开始自残,抓挠墓壁,指甲断裂,血迹斑斑。 紫薇强迫自己冷静,摸索到耳室,找到陶缸里的小米。她试着嚼了几粒,干涩得像吞沙子,但至少能填点肚子。 绝望像毒雾弥漫。有人开始胡言乱语,喊着“鬼火在跳舞”。紫薇却发现墙角有动静——一条赤链蛇,滑腻的身子从排水石隙钻进,发出嘶嘶声。她心跳加速,但想起村里老人说,蛇血能解渴。 她壮着胆子,用断裂的玉镯砸晕了蛇,挤出几滴血,分给姐妹们。血腥味刺鼻,却让她们多撑了一天。 到第五天,墓室里只剩紫薇和另一个叫翠儿的宫女还有意识。其他人或昏迷,或陷入木僵,眼神空洞像死去。紫薇靠着回忆家里的炊烟和母亲的笑脸,强撑着不让自己疯掉。 可就在这时,她听到了新的声音——金属撞击石头的叮当声。起初,她以为是幻觉,但声音越来越近,像有人在凿墓壁! 第七天夜里,墓壁被凿开一道裂缝,冷风灌入,紫薇几乎要哭出声。她和翠儿用尽最后力气爬向裂缝,借着月光,看到了几个蒙面人——盗墓贼!他们本想偷妃陵里的玉器,却意外撞见两个活人。 紫薇哽咽着求他们带自己走,盗墓贼犹豫片刻,扔下一根绳子,把她和翠儿拽了出去。其他六人,已无气息。 清东陵的夜,寒风刺骨,紫薇裹着盗墓贼扔下的破布,跌跌撞撞逃出陵区。她回头看了一眼那座黑漆漆的墓门,心底发誓:只要活着,绝不再回头。 史料记载,康熙三十五年,贞妃墓曾被盗,墓内发现六具女尸和一处甬道抓痕,紫薇的故事或许就是这段历史的注脚。她后来的去向无人知晓,但《津门杂记》提到一位尼姑,自称年轻时逃出妃墓,手掌留有蛇噬疤痕。
从多铎强抢范文程老婆这件事,就能看出多尔衮当不了皇帝的原因。满清入关前,朝堂中
【1评论】【2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