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54年,国务院召开会议。结束后,工作人员说周总理请吃饭,大家非常开心。谁料,当饭菜上来时,众人脸上满是震惊,有些人甚至落泪,这又是为何?
那年的一天,国务院会议刚结束,工作人员突然通知大家,周总理要请大家吃饭!
这个消息让在场所有人都兴奋不已,毕竟那时候物资匮乏,能吃到一顿丰盛的饭菜实属难得。
然而,当饭菜上桌时,所有人都愣住了,每张桌子上只有简单的馒头、煎饼,外加一盆白菜粉丝炖肉片。
没有想象中的大鱼大肉,更没有特殊待遇,这就是总理招待大家的"宴席"。
但就在大家面面相觑时,周总理走了进来,亲切地和每个人打招呼,招呼大家入座用餐。
看着桌上简单的饭菜,总理笑着说:"今天没什么好招待的,大家将就着吃吧。"这句话让在场的人无不动容。
作为国家总理,他完全有条件享受更好的待遇,但他选择和大家吃一样的饭菜,用实际行动践行着"与全国人民同甘共苦"的承诺。
翻阅历史资料会发现,这不过是周总理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。
在西花厅召开的会议经常持续到深夜,每当这时,总理都会留大家吃饭。
饭菜永远都是最普通的家常便饭:米饭、馒头、窝窝头,偶尔会有烙饼,
菜肴无非是大烩菜,或者严格控制的四菜一汤,食材基本都是最普通的蔬菜、豆腐和粉条。
更让人敬佩的是,所有参加用餐的人员都必须按规定缴纳粮票或现金,从无例外。
那时候,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,百废待兴。
周总理深知国家面临的困难,更明白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。
用他的话来说就是:我们共产党人应该吃苦在前,享受在后。
此话不是什么所谓的空洞的口号,而是贯穿在他工作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。
据工作人员回忆,总理的办公室陈设极其简朴,用的都是旧家具。
而他所穿的衣服也是补了又补,一件睡衣穿了二十多年。
出差时坚持住普通房间,拒绝特殊安排。
倘若将此事放在现在,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国家总理会过着如此简朴的生活。
但正是严于律己、与民同苦的精神,让周总理赢得了人民的衷心爱戴。
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公仆本色,什么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。
翻阅当年的会议记录和工作人员回忆录,这样的事比比皆是。
有一次,地方干部特意为总理准备了几道当地特色菜,结果被严肃批评。
"现在国家这么困难,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,我们怎么能搞特殊?"
还有一次,发现会议用餐超标准后,他坚持自掏腰包补足差额。
周总理所做的事情,无不彰显一个人民总理的崇高品格。
此事来看,历史何尝不是最好的教科书,周总理的故事告诉我们,领导干部的威信不是靠特权建立起来的,而是靠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实际行动赢得的。
在那个艰苦的年代,正是因为有这样严于律己的领导人,才凝聚起全国人民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。
今天,虽然我们的生活条件已经大大改善,但这种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。
信息来源: 《周恩来年谱(1949-1976)》中央文献出版社 《人民总理周恩来》新华网 《周恩来的衣食住行》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《西花厅岁月》中央文献研究室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