离了个大谱!上海,一对夫妻开车带子女出行,期间妈妈喊2岁儿子没回应,她也没在意,

牧童的娱论 2025-08-23 14:04:26

离了个大谱!上海,一对夫妻开车带子女出行,期间妈妈喊2岁儿子没回应,她也没在意,结果过了一会儿,才发现5岁女儿的座位,压到了2岁儿子的头,儿子则趴在座位下,等她发现时,儿子已经没了呼吸。夫妻俩一气之下,将车企座告上法院,认为座椅存在设计缺陷,要求赔偿200万!法院判了! 那天正值周末,天气晴朗,上海的张先生计划带家人去郊区走走散心。他开着家里的商务车缓缓驶出小区,车内气氛一派轻松。 副驾驶位置空着,妻子李女士选择坐在第二排右侧,方便随时照看孩子。 她身旁的座位上,5岁的女儿端坐着,小姑娘系着安全带,小脚一晃一晃的,手里还拿着一包零食,时不时抬头望向窗外,兴奋地数着路边飞驰而过的树木。 而年仅两岁的小儿子则被安置在车厢最后一排左侧。他个子小,整个人几乎被高高的座椅包裹住,怀里紧抱着平板电脑,正津津有味地看着动画片,时不时发出一两声咯咯的笑声。 行车途中,李女士下意识地喊了几声小儿子的名字,想确认他是否还好。没想到,孩子并没有立即回应。 李女士心里一紧,但转念一想,或许儿子只是沉迷于手机视频,没有理会自己,于是并未多加留意。 几分钟后,车内忽然传来咔哒声。原来,5岁的女儿嫌自己的座位太高,自己伸手去调节座椅高度,结果座椅缓缓下降,却丝毫没有注意到身后位置正是弟弟所在。 座椅的下降直接将后排的小儿子压住,孩子的头部和上身被卡在座椅与车底之间。 整个过程悄无声息。由于商务车空间相对宽敞,李女士一开始并没有发现异常。 直到过了好一会儿,她无意中看到女儿的座椅已经调得很低,才觉得奇怪,随即转过身查看,这才惊恐地发现儿子竟然被座椅死死压住,脸色青紫,身体趴在座椅底下,呼喊没有任何反应。 夫妻俩顿时慌了手脚,紧急停车,拼命将座椅抬起,把孩子拉出来并进行急救,同时拨打了120。 不幸的是,等到医护人员赶到现场时,孩子已经没有了呼吸和心跳。最终,这个年仅两岁的小生命,永远定格在那天。 悲剧发生后,夫妻俩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与痛苦之中。但在冷静下来后,他们将矛头指向了汽车制造商。 他们认为,车辆座椅的设计存在重大缺陷:一方面,座椅调节没有必要的安全保护机制,导致小孩能够轻易操作。 另一方面,车企没有在车辆说明书和车内做出足够醒目的提示,警示乘客存在被压伤、窒息的风险。 于是,两人决定将汽车企业告上法庭,要求赔偿精神损失费与相关经济损失,数额高达数百万元。他们的诉求在社会上也引起了一定的同情,不少人一开始认为车企确实应该承担部分责任。 案件进入审理阶段后,法院对车辆结构、说明书、安全提示等进行了详细调查。审理中,汽车企业方面拿出了相关证据: 车辆说明书上有明确的安全提示,提醒监护人不要让儿童随意操作座椅调节装置。 座椅调节本属于正常功能设计,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。 车辆本身配有儿童座椅接口,厂商也多次在说明中强调,2岁儿童应固定在儿童座椅中乘坐,而不是单独坐在成人座椅上。 法院综合考量后认为,汽车企业的产品并不存在设计缺陷,也不存在未尽警示义务的情况。相反,案件的根源在于监护人监管失职: 父母没有按照说明给2岁的孩子使用儿童安全座椅。 母亲在发现孩子没有回应时,未能及时上前确认。 父母未能避免5岁女儿擅自调节座椅,最终导致悲剧发生。 因此,法院判决驳回了原告夫妻的全部诉求。 判决一经公布,迅速引发了大量网友的讨论。有人对夫妻俩表示理解,认为他们痛失孩子,情绪失控,将责任归咎于车企也在情理之中。 但更多网友则认为,这起悲剧的根本原因并非车企,而是父母监管的缺失。 有网友直言:“孩子才2岁,不用安全座椅,还让他一个人坐在后排,这本身就是巨大的隐患。” 也有人评论:“座椅调节是最基本的功能,任何成年人都能操作。难道厂家还要考虑到小孩误操作?关键还是家长大意了。” 还有声音表示惋惜:“父母失去了孩子,已经是最沉重的惩罚。但把账全算到车企头上,实在说不过去。”

0 阅读:185
牧童的娱论

牧童的娱论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