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光义真的杀了赵匡胤吗?首先,烛影斧声这事基本不可能,赵匡胤是老了,但不是瘫了,顶了天50岁,作为一个常年征战沙场,能在五代十国那种环境里打出一片天地的狠人,能没点真本事? 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,汴梁城的雪下得正紧,皇宫万岁殿内,49岁的宋太祖赵匡胤和弟弟赵光义对坐饮酒。 几个时辰后,这位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中“黄袍加身”、打下半壁江山的开国皇帝,突然暴毙,史书只留下九个字:“帝崩于万岁殿,年五十。” 更诡异的是,赵匡胤死后,继位的不是他26岁的儿子赵德昭,也不是18岁的赵德芳,而是弟弟赵光义。 民间立刻炸了锅:“烛影斧声,赵光义用斧头砍死了亲哥。”但仔细想想,赵匡胤是什么人?年轻时一根盘龙棍打遍军营,独创“太祖长拳”,能在乱军中杀出血路的狠角色。 50岁的他就算喝了酒,也不至于被文弱书生般的弟弟一斧子放倒吧,这桩千年悬案,或许从一开始就被人带偏了节奏。 赵匡胤的起点并不高,927年,他出生在洛阳夹马营,乳名“香孩儿”,据说出生时满屋红光。 22岁投奔后汉大将郭威,靠着一身武艺和胆识,从普通兵卒混成禁军统帅。 960年,他导演了著名的“陈桥兵变”,部下把黄袍往他身上一披,他半推半就:“你们这是害我啊。”转头就灭了后周,建立宋朝。 赵匡胤的治国手段和他的拳头一样硬,杯酒释兵权,弱化藩镇,甚至给宰相的椅子锯短一截,就为了提醒“别跟皇帝平起平坐”。 但唯独对弟弟赵光义,他格外宽容,开封府尹、晋王、中书令……这些头衔全砸给弟弟,明眼人都看得出,老赵在培养接班人。 回到那个雪夜,民间传说中,赵光义用“柱斧”弑兄,但考据党们早就发现破绽,北宋的“柱斧”分两种,一种是武士的兵器,另一种是文房摆件,玉制或水晶做的,用来镇纸或戳雪玩。 赵匡胤戳雪喊“好做”时拿的显然是后者,用这玩意儿杀人,还不如抡砚台靠谱。 而且赵匡胤的寝宫外站着太监宫女,真要搏斗,以他的身手,至少能吼一嗓子“护驾”吧,可史料记载,那晚安静得只剩雪落声。 赵匡胤下葬时“玉色温莹”,洗得干干净净,但若有斧伤,验尸的太医和重臣会闭口不提,宋朝文官的笔可比刀还利。 更蹊跷的是,赵光义当晚带了个懂医术的亲信程德玄,这人半夜不睡觉,蹲在开封府门口等消息,一见太监王继恩就催:“别磨蹭,直接闯宫”,活像提前写好了剧本。 赵光义被骂千年,主要因为三件事,抢侄子皇位,赵匡胤有成年儿子,按传统该传子,但五代十国乱局中,幼主被篡位的例子太多,老赵可能真想过“兄终弟及”,只是没来得及立遗嘱。 而且上位后,赵德昭被逼自杀,赵德芳“睡梦中暴毙”,弟弟赵廷美贬死他乡,但换个角度想,如果赵光义真是弑君凶手,留着这些活口当证人?不如说他是权力斗争的胜利者,心虚才灭口。 再一个就是打仗太菜了,跟自己哥哥比起来差远了,高粱河一战,赵光义坐着驴车逃命,被嘲“高粱河车神”,百姓一想,这水平能杀太祖?八成是捡漏。 赵匡胤之死像一场精心设计的悬疑剧,但真相或许平淡得多,一个武将出身的皇帝,在酒精和压力下猝死,弟弟顺势接手江山,又因心虚和无能被扣上黑锅。 烛影斧声?更像是后人给历史加的“特效”,毕竟,比起“皇帝喝酒喝死了”,“斧头弑君”显然更有票房。
赵光义真的杀了赵匡胤吗?首先,烛影斧声这事基本不可能,赵匡胤是老了,但不是瘫了,
寂影随风舞袖如
2025-08-24 13:28:40
0
阅读:4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