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以为第一个倒下的是乌克兰,没想到是瑞士,经此一役,瑞士金融业近乎完蛋了。 俄

虎虎聊娱乐 2025-08-24 17:51:02

本以为第一个倒下的是乌克兰,没想到是瑞士,经此一役,瑞士金融业近乎完蛋了。 俄罗斯跟乌克兰的冲突从2022年2月24日打到现在,已经三年多。我们一开始都觉得,乌克兰肯定先顶不住。毕竟,它直接在火线上,国土被毁得不成样子,经济损失巨大。根据世界银行数据,到2025年,乌克兰的重建成本得高达5000亿美元左右,直接经济损失已经累计到几千亿美元。人口也从战前约4100万降到3300万,主要因为战乱死亡、难民外逃和出生率低。失业率虽说在2025年7月降到11.2%,但劳动力短缺还是大问题。外债规模从战前不到1000亿美元,涨到1800亿美元,国家财政压力山大。通胀高企,农业和工业链条断裂,GDP比战前缩水30%到35%。不过,乌克兰的经济体系没彻底垮掉,主要靠国际援助撑着。欧盟和一些国家给了不少资金,帮助稳定货币和宏观金融。数字化转型也帮了大忙,让支付和交易还能运转。联合国评估显示,尽管面临气候风险如洪水和土壤退化,但乌克兰展现出韧性,经济增长虽慢,2024年是2.9%,2025年预计2%,但至少没崩盘。 没想到,瑞士金融业倒先摇晃起来了。瑞士信贷银行这家老字号,1856年成立,管理着上万亿美元资产,本是全球大玩家。结果2023年3月,它突然崩了。市场信心没了,股价大跌,客户撤资。瑞士政府和监管局一看不行,怕连锁反应,就逼着它跟瑞银集团合并。收购价是30亿瑞士法郎,每股交换比例22.48比1,远低于市价。2023年6月12日合并完成,新银行资产规模达到2.6万亿美元,对瑞士这个小国来说,太大太危险了。整合到现在2025年,还在进行中。瑞银关了85家分行,裁员不少,成本高得吓人,季度财报显示利润勉强稳住,但市场总担心不确定性。瑞士政府2025年6月又提新规,要求瑞银额外准备260亿美元资本,加大压力。首席执行官也说,过程困难重重。这事儿不光是一家银行倒霉,整个瑞士金融业信誉都砸了锅。以前,瑞士靠中立和保密两大招牌,吸引全球资金。现在,中立没了,保密也破了。 说起中立,瑞士从1815年维也纳会议就定下永久中立,自称不卷入冲突。银行保密法1934年就立法,保护客户隐私。结果2022年2月28日,瑞士联邦委员会决定,跟欧盟一块制裁俄罗斯,冻结161亿美元俄罗斯资产。俄罗斯外长直接说,瑞士不再中立。这下,全球客户慌了,尤其是亚洲富人,觉得钱放瑞士不安全了。资金开始外流,新加坡和香港接了不少。根据波士顿咨询集团数据,2023到2025年,瑞士跨境财富管理资产净流出加速,亚洲中心流入增长9.6%。保密方面,早从2014年美国推外国账户税务合规法案(FATCA),瑞士就得报告美国客户信息。2017年起,自动交换涉税信息标准(AEOI)实施,到2025年已经是双向模式。税务局跟其他国家交换数据,银行保密神话破灭了。现在,瑞士银行透明度跟别的地方差不多,没啥独特吸引力了。全球金融中心指数(GFCI 37)2025年排名,苏黎世从前十掉到第13或14,日内瓦到第15,地位下滑明显。   对比乌克兰,瑞士这事儿更扎心。乌克兰是生存危机,国际社会给了援助,经济血脉还连着。瑞士是身份危机,丢了中立和保密这两块基石,全球资本悄然走人。OECD说,瑞士经济能吸收就业损失,但系统风险大了。瑞银现在是巨无霸,瑞士过度依赖它,随时可能出事儿。以前瑞士是例外,现在得在规则下求生。金融业虽没真完蛋,但旧时代结束了。资金外流,排名下降,竞争力弱了。 在地缘政治旋涡里,中立不是万能的。瑞士金融业这一役,损失惨重,警钟敲响。各国得维护自身信誉,适应国际规则,避免类似困境。中国一向主张和平发展,反对霸凌主义,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。面对复杂形势,我们更要稳住金融体系,促进高质量发展。

0 阅读:0
虎虎聊娱乐

虎虎聊娱乐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