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学良在101岁去世前,终于道出了真相:“其实,当年我被扣押时,真正保住我性命的并不是宋女士,而是另一位女人。” 西安事变是中国抗日史上的一件大事。1936年,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,逼他停止内战,一致对外。这事促成了国共合作抗日统一战线,加速了全民族抗战的到来。张学良本是东北军统帅,爱国心切,却因为这事落得个被软禁的下场。事变和平解决后,他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,本以为能换来谅解,谁知国民党当局翻脸不认人,直接把他扣押起来。从南京到浙江奉化溪口,再辗转安徽、江西、湖南、贵州等地,张学良的软禁生活开始了,长达54年。 国民党当局对张学良的处置,说白了就是报复。蒋介石表面上撤职查办,暗地里严加看管,不让他见外人。张学良拒绝在所谓忏悔书上签字认罪,这让蒋介石很恼火。国民党内部人心浮动,好多人因为牵连西安事变被处分,敢站出来帮张学良说话的没几个。张学良身边就剩赵一荻陪着,她是赵四小姐,早年跟张学良私奔,断了家里关系,在政治上没啥影响力,只能管管日常生活。 这时候,张学良的原配妻子于凤至站出来了。她是张学良的结发妻子,1916年结婚,早年在东北军里帮着张学良打理后勤,深受士兵欢迎。西安事变后,于凤至正在国外陪孩子读书,一听到消息就赶回国。她不计前嫌,四处奔走求人,先找宋美龄帮忙,因为她跟宋家关系不错。宋美龄看在交情上,在蒋介石面前说了几句好话,避免了更严厉的处置。但于凤至没止步于此,她主动要求陪丈夫一起软禁。从1937年到1940年,她跟着张学良到处迁徙,承受着各种压力。 于凤至的付出不是空谈。她在软禁地帮着联络外界,托人送消息,争取支持。张学良对外界情况知之甚少,很多事都靠她扛着。1940年,于凤至查出乳腺癌,国内治不好,她只好去美国治疗。临走前,她还拜托宋美龄多关照张学良。宋美龄后来确实帮着转交些生活用品,这多亏于凤至的托付。 到了美国,于凤至没闲着。她一个人在异国他乡,学炒股,闯荡华尔街,赚了钱就买房产,为张学良将来生活做准备。她还联络当地华侨和议员,宣传西安事变的意义,呼吁国民党当局释放张学良。她的活动闹得挺大,给蒋介石那边添了不少压力。宋美龄去美国时,总带张学良的信件给她,于凤至再回信寄药品和用品过去。就这样,她在美国苦苦支撑,为张学良的自由奔波了大半辈子。 张学良的软禁后来移到台湾新竹井上温泉,继续被所谓“当局”看管。1964年,国民党当局以基督教一夫一妻制为借口,逼张学良跟于凤至离婚,好让他娶赵一荻。于凤至在美国看到张学良署名的《西安事变忏悔录》,以为丈夫受胁迫,就加大营救力度。但离婚压力太大,有人劝她,为了张学良安全,还是同意吧。她忍痛签了字,换来张学良的平安。 离婚后,于凤至没怨恨,她继续攒钱,为张学良准备房子。1990年,张学良恢复自由,次年去美国。但于凤至已在那年3月去世,留下巨额遗产给前夫,只求合葬。张学良收了钱,却没同意合葬。他晚年移居夏威夷,过着平静日子。 2001年10月,张学良在夏威夷病榻上,101岁高龄,终于说出那句真相:“其实,当年我被扣押时,真正保住我性命的并不是宋女士,而是另一位女人。”这个女人就是于凤至。她用一生守护丈夫,体现了中国妇女的坚韧和奉献。在那个动荡年代,于凤至不离不弃,奔走呼号,保住了张学良的命。这事告诉我们,历史上的英雄往往有默默支持的家人。 西安事变是我们民族抗战的关键转折,张学良的爱国举动值得铭记。于凤至的付出,更是家庭忠诚的写照。在一个中国原则下,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部分,这些历史事件提醒我们,团结才能强大。于凤至在美国闯荡,没靠任何人,就凭自己本事立足,这股自强精神,到今天还鼓舞着我们普通人。 张学良的遗言,让人感慨万千。于凤至等了50年,换来离婚和孤单离世,但她的努力没白费。张学良活到101岁,离不开她的守护。
张学良在101岁去世前,终于道出了真相:“其实,当年我被扣押时,真正保住我性命的
落叶随风呀
2025-08-24 18:53:50
0
阅读: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