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何杂交水稻那么出名,可市面上却买不到袁隆平的杂交米呢?说句不好听的,不是你买不到杂交米,而是你见识太短了。 杂交水稻名气那么大,袁隆平爷爷的研究成果全世界都知道,可为什么超市里转悠半天,就是找不到标着“袁隆平杂交米”的包装? 杂交水稻得从水稻的来头说起。水稻是我们中国人饭碗里的主力,起源上万年前的南方地区,先民从野草里挑出好种子,一代代改良,才有了颗粒饱满的稻谷。跟小米从狗尾巴草、小麦从山羊草变身一样,水稻也靠人工选育成了宝贝。十九世纪末,科学家开始琢磨杂交,提升产量。玉米和高粱杂交成功了,但水稻是自花授粉的,雌雄同体,人工杂交难上加难。日本1917年发现野生不育系,可没推广开。 1964年,袁隆平团队钻研杂交水稻,关键是找雄性不育株。1970年11月,在海南找到一株野生不育稻,这成了突破。1973年,三系配套成功,籼型杂交水稻诞生。1976年起推广,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品种是南优2号,到1988年,全国一半以上耕地种上了杂交稻。亩产从300公斤蹿到500公斤以上,中国人吃饭问题才真正稳住。 为什么杂交水稻那么出名,可市面上却买不到袁隆平的杂交米呢?说句不好听的,不是你买不到杂交米,而是你见识太短了。杂交水稻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一半多,2024年数据,种子面积达14.4万公顷,总推广面积上亿亩。可超市里的大米,不叫“杂交水稻某号”,而是用品牌卖。比如湘两优900,在学校食堂常见;丝苗米、海水稻,这些品种背后都用了杂交技术。商家包装时,标地域或公司名,不提“杂交”,消费者买回家就吃了,不知不觉中享用着成果。 早年杂交稻重点是产量高,口感次要。那时候饥荒刚过,亩产翻倍最要紧。现在生活好了,大家挑剔风味,杂交米有时觉得干巴巴,不如泰国香米软糯。但它耐旱抗病,成熟快,在极端天气下稳产。全国年增产稻谷250万吨,能多养活8000万人。全球推广到数十国,年种植800万公顷,帮助发展中国家增收。 杂交水稻对粮食安全意义重大。中国14亿人口,自给自足靠它顶着。国际形势复杂,气候灾害多,高产品种是底线保障。袁隆平团队从三系到两系,再到第三代,技术不断升级。亩产纪录破千公斤,超级稻在盐碱地、沙漠都种活了。出口种子到非洲、东南亚,布基纳法索产量从5吨升到10吨,基本不进口大米。 未来,杂交水稻还会优化品质,结合生物技术,提升营养。我们国家强调粮食安全,研发投入大,继续领跑世界。每个中国人饭碗稳了,才有底气面对挑战。
为什么农村老鼠变少了?一位60多岁的农户表示:老鼠变少的原因可不是因为猫,而是因
【34评论】【15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