俄罗斯这次肯定是要把事情闹大的,联合国如果不召开紧急会议,那是说不过去的! 三年前,西方舆论界一股脑的抹黑俄罗斯,就说是俄罗斯炸毁了北溪管道! 按照俄罗斯常驻联合国第一副代表德米特里・波利扬斯基的说法,会议定在8月26日开,专门要说说德国调查拖拖拉拉、对安理会藏着掖着的问题。 巧的是,就在会议前几天,意大利警方刚抓了个涉嫌参与爆炸的乌克兰人谢尔吉・K,德国文件里还曝光了他们当年租游艇、关定位、在80米深的海底装炸弹的细节,这节骨眼上出这么个事,让这场紧急会议更没法让人忽视了。 要理解俄罗斯为啥非得开这个会,得先看看“北溪”管道到底有多重要。这两条从俄罗斯穿过波罗的海到德国的管道,单条就有1224公里长,2021年的时候通过它们输往欧洲的天然气占了欧盟进口量的45%,差不多592亿立方米,说是欧洲能源的“主动脉”一点不为过。 可就在2022年9月26日,瑞典测量站突然测到管道附近海域有强烈水下爆炸,后来发现“北溪-1”和“北溪-2”的三条管线都炸出了大缺口,其中一段甚至断了50多米,那么厚的钢管都拧成了麻花,专家说只有超强爆炸才能造成这效果。 更严重的是,欧洲航天局后来测算,那次泄漏的甲烷高达44.5万到48.5万吨,比最初估计的多了一倍还多,这生态账还没算清呢。 爆炸之后,丹麦、瑞典、德国三国倒是很快启动了调查,但俄罗斯想参与进去却被一口回绝。瑞典2024年2月干脆宣布调查结束,理由是“缺乏管辖权”,说没发现瑞典人参与就不管了;德国虽然一直在查,可2024年6月发了逮捕令抓一个叫弗拉基米尔・Z的乌克兰人,结果这人从德国跑到波兰,波兰不配合引渡,最后坐着乌克兰大使馆的车回了乌克兰,愣是没抓到。 更蹊跷的是,有调查人员说波兰故意隐瞒了这些嫌疑人在境内活动的证据,让整个调查卡在这里动弹不得。俄罗斯这两年在安理会提过好几次要讨论这事,都被美国及其盟友挡了回去,涅边贾代表之前就抱怨过,他们想让德国公开调查信息,可对方根本不搭理,安理会连个集体声明都出不来。 这次俄罗斯抓住新动静要求开会,显然是有备而来。刚被捕的谢尔吉・K据说是破坏行动的主要协调人,德国文件里写得清清楚楚,2022年9月他们六个人用假身份租了艘叫“仙女座”的老旧游艇,关掉AIS定位系统偷偷摸摸开到爆炸海域,四个专业潜水员在水下70到80米深的地方,给管道装上了14到27公斤的定时炸弹。 这种深度的潜水作业可不是普通人能干的,需要专业设备和训练,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背后不简单。但德国媒体提到这些细节时,都小心翼翼地说可能是“亲乌克兰团体”或“与乌情报体系有关”,谁也不敢直接说是乌克兰政府干的。 毕竟北溪管道一炸,俄罗斯对欧洲的能源杠杆就弱了,欧洲只能赶紧找LNG替代,反而更铁了心援乌,这里面的利益纠葛太深。 安理会这边的情况也复杂得很。按照议事规则,只要理事国要求,主席就得召集会议,所以8月26日这会肯定开得成,但能不能有实质性进展另说。 美国代表早就放话,说俄罗斯是在散布“虚假信息”,还否认自己参与其中,毕竟当年拜登总统2022年2月就说过,如果俄罗斯“入侵”乌克兰,要让“北溪-2”不复存在,这话现在听着格外刺耳。 英国会支持德国继续调查,法国可能会说俄罗斯别“预设调查结果”,但莫桑比克、厄瓜多尔这些国家已经在呼吁,不能排除任何可能性,必须查到底。 俄罗斯想借这个会把调查不透明的问题抛给国际社会,让大家看看某些国家是怎么阻挠真相大白的;而美国及其盟友更可能把焦点引向“俄罗斯借此转移对俄乌冲突的注意力”,两边估计又得在安理会吵翻天。 其实这事儿的关键不只是抓几个嫌疑人那么简单。北溪管道作为全球最重要的能源基础设施之一,被炸了之后居然查不出个水落石出,这本身就动摇了国际社会对关键设施安全的信心。 俄罗斯一直强调这是“恐怖袭击”,要求追究责任,可现实是调查被各种政治因素牵着走,波兰不配合,嫌疑人跑回乌克兰就安全了,德国想引渡都办不到。 这种情况下,俄罗斯把问题捅到安理会,哪怕出不了决议,也能让更多国家看到其中的猫腻,特别是那些同样依赖跨境基础设施的国家,肯定能体会到这种不安全感。 从2022年爆炸到现在,欧洲的天然气价格早就翻了几番,各国赶紧建LNG接收站,能源结构被迫调整,可当初管道被炸留下的窟窿还在那儿。俄罗斯虽然现在还在通过其他管道给欧洲供气,但北溪这口气一直没顺过来。 这次会议不管结果怎么样,俄罗斯都达到了目的——把这事儿重新炒热,让大家别忘了还有这么个悬案没解决。毕竟对于俄罗斯来说,北溪管道不仅是经济问题,更是面子问题,在联合国安理会把调查中的种种蹊跷说出来,本身就是一种外交博弈。接下来就看8月26日的会议上,各国代表怎么表态了。
俄罗斯这次肯定是要把事情闹大的,联合国如果不召开紧急会议,那是说不过去的! 三
天天纪闻
2025-08-25 14:21:19
0
阅读:25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