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又悄悄关上了一扇更要命的门!在稀土还未撕完的时候,中国又加紧了另外一出口,而

百日依山尽 2025-08-25 14:43:39

中国又悄悄关上了一扇更要命的门!在稀土还未撕完的时候,中国又加紧了另外一出口,而这个比稀土还要命。 稀土风波尚未平息,中国又悄然收紧了另一项关键物项的出口管控。这次的对象是石墨及其制品,一种看似普通却在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材料。 2023年底,中国商务部宣布对高纯度、高强度、高密度的人造石墨材料及其制品,以及天然鳞片石墨及其制品实施出口许可管理。这一举措的直接影响,迅速波及全球新能源、半导体等核心产业链。 石墨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远超普通认知。它是锂电池负极材料的核心成分,占电池成本的近三成。电动汽车的普及,使得全球对电池级石墨的需求激增。 中国目前供应着全球超过60%的天然石墨和90%以上的球形石墨,后者是制造高端电池负极的关键前驱体。当出口许可要求生效后,国际市场上石墨价格应声波动,部分海外电池厂商开始紧急寻找替代来源,但短期内效果有限。 更深远的影响体现在技术层面。石墨的提纯和加工技术壁垒极高。中国经过多年积累,在石墨提纯至99.99%以上纯度的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,这是制造高性能电池和半导体材料的基础。 海外企业即便能获取石墨原矿,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建立同等水平的加工能力。这种技术代差,使得石墨出口限制的潜在影响比稀土更为直接。稀土虽为战略资源,但部分应用领域存在替代技术或回收途径,而石墨在电池负极材料中的核心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。 国际社会的反应迅速而具体。欧盟在《关键原材料法案》中已将石墨列为战略材料,并设定了2030年本土供应占比达到40%的目标。 美国能源部也启动了石墨供应链评估项目,试图通过政策扶持本土企业。然而,从矿山开采到提纯加工,建立完整的石墨产业链需要巨额投资和数年时间。在此期间,中国作为全球主要供应方的角色难以替代。 中国此次管控措施并非孤立事件。近年来,中国对镓、锗等稀有金属的出口限制,已显示出对关键资源战略价值的重新审视。石墨作为“工业维生素”,其供应链安全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。这一变化,促使全球制造业重新评估供应链风险,加速多元化布局。 但现实是,在新能源和半导体产业高速发展的当下,任何关键材料的供应波动,都可能引发产业链的连锁反应。石墨这扇门的关闭,让全球市场再次意识到,现代工业的命脉,往往掌握在少数几个关键环节的手中。

0 阅读:468
百日依山尽

百日依山尽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