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股成交额再次突破3万亿,这是历史上第二次出现该量级。与去年10月8日那次相比,存在明显差异:上次是放量高开冲顶,呈现“开盘即收盘”的态势,不少股民高位被套;而此次虽同样高开,但冲高后有分时主动回调,尾盘再拉升,指数走势更平稳。
今年与去年行情的核心区别
1. 行情性质不同:去年是指数与个股普涨,赚钱效应显著;今年则是机构高度控盘下的指数慢牛,成交额随指数走强逐步放量,个股普涨次数少,多为抱团股上涨。
2. 情绪与特征不同:今年情绪发酵较慢,市场更谨慎,结构性行情特征明显;去年则是疯牛行情,普涨特征突出。
不过,随着行情推进,结构性行情的分歧在加大,短期指数加速,但不少个股已跟不上,部分股民感觉与自身无关。需注意的是,每轮行情抱团背后,结局往往相似——行情后期情绪越疯狂,跟风追涨筹码越多,越容易出现情绪反转。
指数创新高下的市场内部变化
1. 科技板块分化:上周五加速冲高的科技板块今日分化明显,半导体冲高回落,AI芯片、光通信等部分趋势股虽仍上涨,但多数科技股在周五放量冲刺后今日回落。这一信号显示,趋势板块一旦加速放量上涨,看似成交放大,实则可能是主力拉高出货——突然放量会推高市场情绪,吸引跟风盘,主力却可能高位兑现。
2. 主力聚焦指数成分股:今日指数大涨,但近2000只个股下跌。这体现出主力并非普涨普跌式操作,而是先炒高一个板块吸引散户追涨,再转向其他板块补涨。这种机构抱团行情下,主力凭借先手优势拉高股价吸引接盘,新股民需警惕追涨风险。
从这些特点可见,不少高位股可能已开始冲顶(部分个股冲顶早于大盘)。而今日白酒、有色金属、地产等低位板块补涨,表明主力在进行高低切换,当前应从提高风险偏好转向避险防御。
股民需思考的关键问题
面对当前市场,重要的不是跟风看多冲动入场,而是思考:若更多追涨资金进场,自己该疯狂还是谨慎?指数近期呈现加速上涨态势,这对后市并非利好,一旦加速,需注意控制欲望。
对于底部个股,可不受过多干扰;但对创新高的趋势股,至少要提前避险。判断高位虽易,判断低位较难,因此不追涨高位股和机构抱团股,已是相对清醒的选择。
当前市场多头渐趋疯狂,主力可能先让空头绝望,再让多头绝望,面对行情,需保持冷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