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中国赞]“如果中国的沙漠不变绿,我就从日本最高的楼上跳下去!”1990年,83岁日本老人带领7000名日本人,在中国人自己都不知道的沙漠里,种了300万棵树。 (信源:百度百科——远山正瑛) 国际专家曾断言,内蒙古恩格贝是“地球的癌症”,无药可医。然而,一位名叫远山正瑛的日本老人,却用14年时间,将这片寸草不生的沙海奇迹般地变为绿洲。 他为何倾尽所有,甚至变卖祖产,带领近万名同胞远赴中国治沙?这不仅是改造自然的壮举,更是一段跨越国界的深情与赎罪。 这位老人曾经向全世界发誓。他宣称:“中国沙漠不变绿,我就从日本的最高楼跳下去。”这个宣言并非玩笑。他以84岁高龄,在中国沙漠中坚守整整十四年。他带领近万名日本志愿者,共同种植了300万棵树。 远山正瑛1903年出生在日本,他的一生都在与土地打交道。他曾是鸟取大学农学教授,也是国际上著名的治沙专家。人们称他为“沙漠之父”。他的人生从孩童时期对自然的好奇开始,最终在中国谱写了一段改造地球的传奇。 远山正瑛从小就对动物产生很强的好奇心,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。而这也是为他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。而后他更是考入了京都大学农学专业,为改造自然的梦想打下基础。他执着于将沙漠变为绿洲。 然而,日本国土缺乏大片沙漠,他的抱负难以施展。他研究世界地图,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大西北。他认为中国对日本有大恩,日本理应为历史赎罪。于是在1935年,他首次踏足中国。 他作为日本政府派遣的留学生,到中国进行农业研究,而在中国的这段时间他走遍了中国西北和黄河两岸,而黄土高原的景象让他内心大受震撼。他决定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改变沙漠环境。 但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,中日战火爆发,他的梦想被迫中断。他目睹了日本对中国百姓犯下的罪恶。远山正瑛被迫返回日本,心中治沙的火种却从未熄灭。他将这份梦想深埋心底,等待着再次实现的机会。这一等待,就长达四十余载,他从未放弃。 1972年,中日两国正式恢复邦交,这为远山正瑛带来了新的希望。那时他已是花甲之年,并已退休在家。但他从未放弃钻研,直到1980年他再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。 他成立了“中国沙漠绿化实践协会”,并在腾格里沙漠进行沙地改良实验,认为先改良土壤才能大面积植树。这项初期实验获得了成功,为他后续的宏大计划奠定了基础。终于,1990年或1991年,远山正瑛抵达恩格贝。 此时他已83岁或84岁高龄。他毅然不顾家人的反对和劝阻,决心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恩格贝展开治沙。恩格贝曾是牧场但因过度放牧导致环境被破坏。而这里也被称为“地球的癌症”,认为无药可医。 当地人普遍质疑他,认为他年事已高,难以适应恶劣环境,治沙是“天方夜谭”。面对质疑,远山正瑛与治沙伙伴们立下誓言:“不治住沙,坚决不离开恩格贝。”在恩格贝的十四年里,他每天在沙漠工作十小时,从未间断。 一棵树需要六桶水才能种活,将水运入沙漠是最大的难题,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。初期,栽植树苗的成活率甚至不足20%。他没有气馁,带领团队挖80厘米深的坑。他们用柳条固定树根下的沙子,再人工提水浇灌,一步步地种树固沙。 他为了治沙,拿出了所有积蓄,变卖了房子和所有家产。九十多岁时,他甚至回日本变卖了祖产来筹款。他靠着自己的感召力不仅带来了资金,还带来了近万名志愿者加入治沙行列。 而经过他们十余年的奋斗恩格贝的植被覆盖率从不足5%到升值90%。远山正瑛的梦想最终实现了。恩格贝从寸草不生的荒漠,变成了著名的旅游胜地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。 它成为世界上唯一被人为治好的沙漠的“中国样本”。今日恩格贝白杨挺拔,绿树清风,长河落日,每年吸引成千上万游客观光。 远山正瑛的事迹传遍世界,赢得了广泛赞誉。2004年2月,97岁的远山正瑛在完成忙碌的工作后,安详地睡去,再未醒来。他临终前嘱托家人,将一半骨灰撒在他深爱的恩格贝绿洲上,要与这片土地永远在一起。 恩格贝广场至今矗立着他的雕像以纪念这位伟人。远山正瑛的精神和事迹感动并激励无数后人。他生前称改造沙漠需如中国“愚公移山”般锲而不舍,地球才有希望。他的名字与恩格贝绿洲共同铸就不朽精神丰碑,跨越国界启迪人类。
现在有些日本人骂起祖宗来比中国人还狠:“当年要是见好就收,现在说不定能混成联合国
【10评论】【10点赞】
君临天下
向这位日本正值善良的老人致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