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87年11月29日凌晨,在飞往汉城的KA858航班上,朝鲜女特工金贤姬将调好时间的定时炸弹,放到了飞机行李架上的皮箱内。 这架波音707从巴格达起飞,承载104名乘客和11名机组人员,大多是归国的韩国劳工。他们期待着与家人团聚,却不知九小时后,炸弹会在安达曼海上空引爆,机身解体,无人幸存。这起事件被美国定义为恐怖袭击,金贤姬和她的同伙金胜一成为焦点。金贤姬的背景、行动的动机以及她最终的命运,揭开了冷战时期朝鲜半岛的复杂博弈。 金贤姬1962年出生于平壤,父亲是外交部官员。她幼年在古巴生活四年,回到朝鲜后因聪明伶俐被选入电影,饰演小角色。16岁时,她进入平壤外国语大学学习日语,同时被当局挑中,送往东北里招待所接受特工训练。七年间,她学习格斗、射击、爆破和驾驶,掌握韩语和日语。1980年,她持伪造日本护照前往广州和澳门,学习中文和广东话。她还从被绑架的日本人田口八重子那里学习日本文化,力求伪装得天衣无缝。她的训练严格且隐秘,完全服从国家指令,成为执行高危任务的工具。 1987年,韩国即将举办汉城奥运会,这是南朝鲜提升国际形象的关键时刻。朝鲜对此极为不满,认为韩国独揽主办权是对他们的羞辱。双方曾谈判共同举办,但朝鲜要求在平壤设立独立组委会,承办八个项目,并分享三分之一电视转播收入。韩国拒绝这些条件,国际奥委会也坚持称其为“汉城奥运会”。朝鲜感到颜面尽失,决定采取极端手段。朝鲜劳动党对外调查部策划炸毁韩国航班,制造恐慌,破坏奥运会的安全形象。金贤姬和金胜一被选中执行任务,他们伪装成日本父女,持假护照展开行动。 11月28日,金贤姬和金胜一从巴格达登上KA858航班。他们携带的液体炸弹藏在饮料瓶中,定时九小时后爆炸。金贤姬将装有炸弹的皮箱放入行李架,随后两人在阿布扎比下机,飞往巴林。在巴林的豪华酒店,他们确认了飞机爆炸的消息,准备经罗马返回朝鲜。但日本使馆收到举报,指出他们的护照是伪造的。巴林警方在机场将他们拘留。审讯中,金胜一吞下氰化物胶囊身亡,金贤姬试图自杀未遂,被送往韩国接受进一步调查。 在首尔的南山地下审讯室,金贤姬起初谎称自己是广东人,为男友还赌债偷渡日本。她的故事漏洞百出,尤其在提到朝鲜品牌“杜鹃”电视时暴露身份。她最终承认自己是朝鲜特工,炸毁航班是奉命行事,目的是干扰汉城奥运会。韩国社会群情激愤,民众要求严惩凶手。朝鲜则否认指控,称这是韩国自导自演的阴谋。爆炸案导致南北关于奥运会的谈判彻底破裂,朝鲜号召抵制奥运会,但仅获古巴和阿尔巴尼亚支持。1988年9月17日,汉城奥运会如期举行,未受影响。 1990年3月,韩国法院以违反国家安全和航空法规为由,判处金贤姬死刑。然而,总统卢泰愚以她提供的情报有价值为由,宣布特赦。1991年,金贤姬获释,开始在韩国生活。她出版回忆录《现在,作为女人》,详细描述了自己的特工生涯和爆炸案经过,书籍在韩国和日本热销,改编成影视作品。她还在韩国各地巡回演讲,讲述自己的经历。她的自由引发争议,许多受害者家属无法接受一个造成115人死亡的凶手逍遥法外。有人认为,特赦是为了换取朝鲜内部情报,也有人觉得这是韩国在国际上塑造宽容形象的策略。 金贤姬的案件折射出朝鲜半岛的分裂与对抗。朝鲜战争停战后,南北关系长期紧张,暗杀和破坏行动屡见不鲜。1974年,韩国总统朴正熙的夫人陆英修在光复节活动中被刺杀身亡;1983年,缅甸仰光爆炸案导致17名韩国官员丧生。这些事件均被韩国归咎于朝鲜。朝鲜对汉城奥运会的愤怒,源于其国际地位的挫败感。他们希望通过破坏行动削弱韩国的全球形象,但最终未能如愿。金贤姬的行动是这种对抗的缩影,她的特赦则显示了韩国在外交和情报考量上的复杂抉择。 这起空难的真相依靠金贤姬的供词逐渐明朗,但南北双方各执一词,国际社会也难以完全厘清责任。爆炸案不仅夺走115条无辜生命,还加深了南北之间的敌意。金贤姬后来的生活,无论是写书还是演讲,都在韩国社会引发持续争论。她的存在提醒人们,恐怖行动的代价往往由普通人承担,而背后的政治博弈却远未停歇。这起事件留下的教训,至今仍是朝鲜半岛历史中沉重的一页。
日本投降诏书原文写的是“对米・英・支・蘇四国接受公告”,这里的“支”代表中国。。
【6评论】【13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