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66年,身处逆境的彭德怀曾苦笑着说:"早知道当年打完西北就留在新疆种地好了。

超越自我展风采 2025-08-26 22:13:52

1966年,身处逆境的彭德怀曾苦笑着说:"早知道当年打完西北就留在新疆种地好了。我这个人就喜欢跟土地打交道。"这话听着像是自嘲,却透着心酸。他始终惦记着农村的事,哪怕自己处境再艰难。1959年那封著名的"万言书",就是他跑遍湖南农村实地调查后写的。他看见老百姓饿肚子,实在忍不住要说真话。 彭德怀元帅常说:"我们这些人,都是从泥巴地里爬出来的,不能忘了老百姓的苦。"小时候的彭德怀尝尽了人间疾苦。他给地主家放过牛,在煤窑里背过煤,亲眼见过太多穷苦百姓的悲惨生活。这些经历让他对老百姓的苦难感同身受。后来参加革命,他更是走遍了大半个中国,亲眼目睹了旧社会农民们过着怎样的日子。 在彭德怀心里,农民就是天。他经常说:"中国五亿农民,我们脑子里不装着他们怎么行?"这不是空话,而是他实实在在的行动准则。抗战时期,有一次部队缴获了一批白面,炊事班想给首长们改善伙食。彭德怀知道后大发雷霆:"老百姓连树皮都吃不上,我们有什么脸吃白面?"硬是让把白面分给了驻地附近的贫苦农民。 在历史的长河中,众多英雄人物以其非凡的事迹和崇高的精神,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。而彭德怀元帅,无疑是其中熠熠生辉的一位。他将自己比作人民的扫帚,这一独特的自喻,蕴含着他对为人民服务的深刻理解,也成为他一生践行的准则。在彭德怀看来,为人民服务绝非一句空洞的口号,而是切切实实的行动,是深入到生活点滴、关乎人民切身利益的实践。 1927 年,大革命的失败如同一记重锤,敲碎了无数人的希望,也让中国革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潮。白色恐怖笼罩着华夏大地,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惨遭屠戮,鲜血染红了土地,革命的火种岌岌可危 。在这艰难的时刻,许多人选择了退缩、背叛,但彭德怀却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决定。 当时的彭德怀,已是团长,手握实权,前途一片光明。凭借他的能力和地位,升官发财、飞黄腾达并非难事,亲属也能跟着享尽荣华富贵。然而,他心中怀揣的,是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,是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。在目睹了旧军阀的腐败和人民的悲惨生活后,他的内心被一种强烈的使命感所驱使,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个人的锦绣前程。 1934 年,第五次反 “围剿” 的战火熊熊燃烧,局势愈发严峻。国民党军在经历了前四次 “围剿” 的失败后,改变了战略战术,采用 “堡垒主义” 的新策略,步步紧逼中央苏区 。他们修筑了密密麻麻的碉堡,如同一张巨大的蜘蛛网,将红军紧紧束缚。而此时的中央苏区,却被错误思想笼罩,博古、李德等领导人的错误指挥,让红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。 李德,这个来自共产国际的军事顾问,虽有着理论知识,却对中国的国情和红军的实际情况缺乏深入了解。他照搬苏联的军事经验,制定了一系列不切实际的作战计划。在他的指挥下,红军放弃了自己擅长的游击战术,与敌人进行正面的阵地战、堡垒战,以卵击石,导致伤亡惨重。而博古,作为党的主要负责人,不仅没有及时纠正李德的错误,反而盲目支持,使得红军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。 彭德怀,这位身经百战的将领,看着红军在错误指挥下不断受挫,心急如焚。他深知,这样下去,红军必将面临灭顶之灾。在多次战役中,他亲眼目睹了战友们的牺牲,心中充满了悲痛和愤怒。尤其是广昌保卫战,更是让他对李德和博古的错误指挥忍无可忍。 “你们的指挥是错误的!从第四次反‘围剿’以后,我们就没有打过一次好仗。” 彭德怀愤怒地指责道,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变得沙哑,“团村战斗,若一、三军团不分离作战,集中兵力,就能消灭敌军 3 个师 15 个团,而你们却坚持分兵,打成了消耗战。现在广昌又要被你们葬送掉,你们这是‘崽卖爷田心不痛’!” 他越说越激动,情绪几近失控,眼睛里燃烧着愤怒的火焰,死死地盯着李德和博古。 “我是为了革命,为了红军!” 彭德怀毫不畏惧地直视着李德的眼睛,大声吼道,“我对个人得失从不计较,但你们这样的指挥,是对革命的犯罪!” 他的声音在房间里回荡,充满了坚定和决心,让在场的人都感受到了他的愤怒和无奈。 正如彭德怀所料,他的直言不讳引来了李德和博古的记恨。在后来的日子里,他们对彭德怀进行了打压和排挤,但彭德怀并没有因此而屈服。他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,等待着机会,希望能够改变红军的命运。而这一机会,终于在遵义会议前夕到来。 1935 年 1 月,红军抵达遵义。在遵义会议前夕,彭德怀再次挺身而出,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。他在会议上慷慨陈词,历数李德和博古的错误指挥给红军带来的巨大损失,呼吁大家团结起来,纠正错误,重新确立正确的领导。他的发言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,为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奠定了基础。

0 阅读:77

猜你喜欢

超越自我展风采

超越自我展风采

超越自我展风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