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表示,99%的先进芯片不应该在台湾制造,这话听着冠冕堂皇,实则暴露了美国的狼子野心 —— 就是想把台湾这块全球芯片 “宝地” 彻底变成自家后院的提款机! 凭借着台积电等龙头企业,台湾在最先进制程、产能与技术积累方面都具有独特优势。 全球高端芯片几乎一半以上都要依赖台湾生产,像人工智能运算、智能手机和高性能计算等各个前沿领域,台湾都扮演着“心脏”角色。 美国早就意识到,这样的产业格局一旦发生变动,对自身高科技安全将产生巨大影响。 美国试图改变这种格局,近年来从出台芯片法案,到大力吸引台积电赴美设厂,一系列操作目标很清楚,就是想让先进制造环节更加向美国本土集中,从而做到“万无一失”。 美国口口声声说要“多元化”全球供应链,但说到底,还是想把最核心的技术和产能收归自己掌控。 这次商务部长的表态,其实就是美国推动台湾芯片产业向美国本土转移的又一次明确信号。 半导体产业链极其复杂,包括研发、设计、制造、测试等多个高门槛环节,每一步都需要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工程经验。 即便拥有足够资本和政策优惠,想要短时间内把台湾的先进产能“搬”到美国,也不是一纸决策就能实现的。 台积电赴美建厂就遇到了不少棘手的问题,比如熟练技术工人短缺,本地配套供应链不完善,整体生产成本大幅攀升,这些瓶颈让美国的芯片国产化计划推进得远不如预期。 美国依然不断加码政策红利,吸引台湾等地的企业投资,想要把产业的整个价值链和技术链条都纳入麾下。 如果把芯片供应链完全“去台湾化”,不仅直接撼动了全球市场格局,也可能引发供应链断裂等风险,导致全球科技企业和广大消费者最终为此买单。 芯片这样高精尖的产业不是说迁移就能迁移,台湾之所以能够做到全球领先,除了技术本身,更依赖于完整的人才梯队、上下游密切协作和区域成熟的营商环境。 这种生态优势不是简单照搬设备和图纸就能复制的,很多技术专家都说,产业转移靠的是持续积累、默契配合,而不是仓促决策和政策优惠。 美国希望台积电把最核心的技术带过去,但想在短时间内达到台湾产线上那样的技术水平和可靠产能,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。 这一切背后,其实是美国对高科技主导权的高度渴望和对风险的敏感。 过去几年,地缘局势不稳定,让美国对“单点供应”的风险越来越担心。 正因为如此,美国才会觉得必须让台湾芯片产业更多向自己倾斜,把先进制程牢牢掌控在手里。 美国商务部长的话让外界看清,大国间关于芯片的争夺不仅是市场竞争,更关乎未来技术力量的主导权。 半导体产业的未来走向,还要看各方如何理性合作,在激烈博弈下找到新的平衡。 科技产业格局每一次调整,都将影响全球经济发展和创新能力的走向,芯片争夺战才刚刚开始,真正的胜负,还需要世界共同见证。 对此大家怎么看?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。
8月26日,台湾新党创始人王建煊发文:“如果大陆武统台湾,台湾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
【60评论】【40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