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底是谁在阻止美国对中国动武?如今全球30多个国家都已经进入战备状态了,三战的条件已经基本形成了,但是只要是中美还没有入局,世界各国就算打的再火热,那也只是局部战争。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,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! 世界局势越发紧张,战争的阴影似乎在不断逼近,乌克兰战火未熄,中东硝烟不断,亚太地区也在频繁传出摩擦和军演,电视新闻里、社交平台上,仿佛每天都有新一轮冲突爆发的预告,很多人开始担心:是不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真的要来了? 从表面看,这种担忧并不是杞人忧天,一个个战区的火焰在地图上燃烧,国与国之间的言辞日益激烈,军舰、导弹、战机轮番登场,全球似乎只差一根导火索,就可能全面爆炸,但细细一想,真正的大规模战争为什么始终没有降临?这个问题,比它看起来更复杂。 全球战争并不是一个国家说打就能打的事情,尤其涉及到像中国和美国这样体量的国家,任何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面战争,都是在多个条件同时具备的前提下发生的,现在这些条件似乎都摆在面前,可那根引信却迟迟没被点燃,原因其实很现实,不是什么神秘力量在背后操控,而是各方都清楚,一旦失控,后果将超出任何人能承受的范围。 中美之间的关系,是这个世界和平的关键所在,两国不是没有矛盾,南海、贸易、科技、金融,几乎每一个领域都存在摩擦,但这并不意味着两国就会走向战争,原因并不复杂,最直接的,是核威慑,谁都知道,中美都是掌握核武器的大国,而核武器的存在,不是为了用,而是为了“不能用”,一旦爆发核冲突,谁都不会赢,不仅是对方会付出沉重代价,自己也必然遭到严重反击,在这种背景下,哪怕摩擦再多,谁都不敢轻易跨过那条红线。 除了军事层面的制约,更深层次的是经济结构的深度交织,中美之间每年数千亿美元的贸易额,涵盖了从芯片到大豆,从飞机到手机的方方面面,中国的制造业和美国的消费市场彼此依赖,美国的产业链早已全球化,核心零部件、稀土资源、组装环节,很大一部分都依赖中国,一旦两国翻脸,不只是贸易停止那么简单,而是整个世界的供应链将被撕裂,全球市场将陷入混乱,这种混乱,不只伤害“敌人”,也会反噬自己。 有人可能觉得,美国可以带着盟友对中国形成包围圈,但现实并没有那么简单,欧洲、日本、韩国、东盟,虽然在某些问题上与美国立场接近,但真正要让他们卷入一场中美战争,谁都得三思,德国的汽车出口依赖中国市场,法国与中国推进能源合作,日韩和中国的经济联系紧密,对这些国家而言,战争意味着经济崩溃、政治动荡、民众不满,他们不会轻易为别人火中取栗。 再看美国国内,情况也不乐观,通胀压力依然存在,制造业回流进展缓慢,社会撕裂严重,一场对外战争,不仅要投入巨额资金,还可能引发国内反战浪潮,企业担心市场流失,民众担心资源被战争吞噬,华盛顿的决策者若想贸然发动战争,不仅要面对国际非议,更要直面国内压力,光是这些现实考量,就足以让他们按下暂停键。
俄乌战争将造成一个后果,那就是中国武器出口会大幅飙升。这场冲突已经说明了三件事:
【1评论】【4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