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51年,一名美军战地记者,在朝鲜中部春川附近,拍下了这一张让人落泪的照片,据

千百年一叹 2025-08-28 01:26:07

1951年,一名美军战地记者,在朝鲜中部春川附近,拍下了这一张让人落泪的照片,据记载当时的志愿军发起了一次针对联合国军的进攻。 1951年春,朝鲜战场上硝烟四起,一名美军记者在春川地区按下快门,记录下志愿军士兵遗体散布的凄惨一幕。这张照片流传开来,引发世人对战争残酷的深思。志愿军针对联合国军的攻势究竟如何推进?战场上又发生了哪些关键转折? 二战结束于1945年,日本投降后,朝鲜半岛成为美苏两国势力划分的对象。以北纬38度线为界,北方由苏联占领,南方由美国管理。这种安排原本临时,却因冷战加剧而固化。北方在苏联支持下建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,南方在美国监督下成立大韩民国。两国政权对立,边境冲突频发,民众统一愿望强烈,但外交努力未能化解分歧。 1950年6月25日,朝鲜军队跨过三八线,向南方发起全面进攻,韩国军队仓促应战,首尔迅速陷落。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,美国主导组建联合国军,支持韩国作战。初期,朝鲜军队推进迅猛,将联合国军逼至釜山周边,形成防御圈。苏联提供朝鲜援助,使半岛成为大国代理冲突的焦点。 联合国军于1950年9月在仁川登陆,反转战局,收复首尔,并向北推进至鸭绿江边。中国多次警告联合国军勿越三八线或威胁边境安全,但联合国军飞机越境轰炸东北设施。中国决定派遣志愿军,于1950年10月跨鸭绿江入朝。 志愿军士兵多为普通青年,装备以步枪和迫击炮为主,补给依赖人力运输。冬季严寒中,他们穿越山地,面对联合国军坦克和空军优势。志愿军首战云山,击退部分联合国军,收复失地。随后在温井设伏,破坏敌补给线。 1951年初,志愿军推进至三八线附近,迫使联合国军调整部署。东线战斗中,志愿军针对原州美军和横城韩军发起攻击,韩军阵地崩塌,美军后撤。这些行动为春季更大规模进攻铺平道路。 春川位于朝鲜半岛中部,山峦起伏,河流纵横,1951年5月成为志愿军春季攻势焦点。第二阶段于5月15日展开,志愿军集结约15万兵力,主要由第60军、第15军、第12军、第27军和第20军组成,从华川水库周边隐蔽阵地出动,目标直指联合国军X军团防线。联合国军在无名线筑起沙袋堡垒和铁丝网,机枪阵地密集。志愿军分成小队,沿着昭阳江谷推进。联合国军炮兵开火,炮弹落地炸开土石,造成志愿军伤亡。 志愿军前锋推进,投掷手榴弹炸毁敌掩体。战斗进入白热化,美军调用坦克从高地驶下,炮口喷射火舌。志愿军用反坦克武器瞄准射击,击毁部分坦克。凝固汽油弹从飞机投下,火焰蔓延,志愿军付出代价却继续冲击,阵地多次易手。 5月17日晨,战斗暂歇,春川南山沟布满志愿军遗体。他们多为二十余岁青年,散落沟底。联合国军士兵检查尸体,空气中弥漫焦土味。 一名美军战地记者携带相机,从山坡走近现场,蹲下调整镜头,对准遗体堆积处,按动快门记录景象。照片捕捉了沟壑中层层叠叠的尸体,以及士兵查看的动作。背景是崎岖地形和散落弹壳,凸显战场残酷。 志愿军虽初期夺取华川水库,但联合国军反击猛烈,利用炮火和装甲优势阻挡推进。志愿军补给线拉长,士兵疲惫,伤亡累积。联合国军从侧翼包抄,迫使志愿军后撤。整个攻势至5月22日止步,志愿军付出沉重代价,却未能突破防线。 照片由记者带回美国,刊登于媒体,画面中尸体堆积景象引发公众对战争损失的关注。许多读者注视图片,讨论士兵牺牲的规模。中国境内流传后,民众认出其中面孔,为家庭成员哀悼。朝鲜战争持续至1953年7月27日签署停战协议,志愿军逐步撤出,春川地区恢复平静。 七十余年后,纪念活动重述这些事件,强调历史经验,推动国际合作避免冲突。这些战士的付出转化为历史教训,推动后世追求稳定与合作。停战后,半岛分治延续至今,影响东北亚格局。

0 阅读:4
千百年一叹

千百年一叹

历史长河中的悲欢与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