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76年9月,在毛主席的灵堂外,别的委员都进去了,只有许世友进不去,卫兵拦住许

孙玉俊说 2025-08-29 01:12:36

1976年9月,在毛主席的灵堂外,别的委员都进去了,只有许世友进不去,卫兵拦住许世友说:“首长,这里有规定,进去不能带枪。”许世友问:“谁规定的?” 许世友出生于1906年,原籍湖北麻城一个贫苦家庭,早年因生活所迫,曾在河南嵩山少林寺习武八年,练就一身武艺。这段经历塑造了他坚韧的性格,也让他养成枪不离身的习惯。1926年,他加入国民革命军,后在共产党影响下投身革命,1927年参加农民暴动,次年正式入党。从此,他在鄂豫皖苏区参与反围剿作战,屡立战功。 1932年,他升任红四方面军第九军副军长兼二十五师师长,率部开辟川陕根据地。长征期间,他三次穿越草地,担任红四军军长,阻击国民党军,保障部队北上通道。这些经历让他积累丰富指挥经验,也加深了对党的忠诚。 1937年,在延安红军大学学习时,因内部路线分歧,他一度卷入争议,与几位干部计划脱离队伍,后被捕。经审查,他承认错误,并在毛主席担保下获释。从此,他视毛主席为恩人,关系日益密切。 在抗日战争中,他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副旅长,后调山东纵队,指挥胶东军区部队,连续攻克多座县城,扩大解放区面积。这段时期,他多次向毛主席汇报军情,得到战略指导,进一步巩固互信基础。 抗日胜利后,许世友返回胶东,继续内线作战,迅速重建部队,四个月内扩编四万余人。1946年,他率部击溃伪军赵保原部,占领胶东大部地区。 次年,部队整编为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,他任司令员,参与莱芜战役,合围国民党军第七十三军,俘获军长韩浚。随后,在孟良崮战役中,他指挥纵队主攻,攻克主峰,歼灭国民党精锐整编第七十四师。这些战役胜利,体现了他的战术灵活性,也源于毛主席军事思想的运用。 解放战争后期,他任山东兵团司令员,指挥渡江作战,解放南京等地。新中国成立后,他先后担任山东军区司令员、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、南京军区司令员等职。 长期军旅生涯中,他保持枪械随身的习惯,尤其在面见毛主席时,从未被要求卸下。这源于毛主席对他的信任,视其为可靠干将。1973年,他调任广州军区司令员,继续负责国防事务。这种信任积累,成为1976年事件的关键背景。 1976年9月9日,毛主席逝世消息传来,当时许世友在广州军区任职。他立即安排专机北上,赶赴北京参加守灵。作为中央政治局委员,他与其他领导人一同前往人民大会堂。灵堂入口设安检,其他委员顺利通过,但他被卫兵阻拦。 原因是中央规定,进入不能携带武器。他腰间配枪,卫兵指明需卸下。他反问规定来源,最终在坚持下带枪进入,成为守灵者中唯一携带武器者。这一举动源于多年习惯,也反映当时形势复杂。他担心突发变故,决定以枪防身。 守灵期间,他与其他将领交流,强调警惕潜在风险。整个过程体现纪律与个人坚持的平衡,也突出他对毛主席的深厚情感。事件后,他返回广州,继续军区工作,直至1985年逝世。

0 阅读:67

猜你喜欢

孙玉俊说

孙玉俊说

欢迎关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