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89年,林贤顺驾驶F-5E战机起义,台湾出动12架战机拦截,我军连忙派了4架战机掩护,谁知逼退敌机后,林贤顺和F-5E战机却不见了! 1989年2月11日,台湾东部空军基地。 雷达屏幕上,一个光点正以超低空姿态掠过台湾海峡。指挥官攥紧拳头,额头渗出汗珠。这架F-5E战机的驾驶员,是本该执行例行训练的空军中校林贤顺。 此时,12架战机已携弹升空。一道死命令传至每个飞行员:若林贤顺驾机越过海峡中线,立即将其击落。 林贤顺敢冒死跨海峡,并非冲动,而是源于从小的大陆情结。 林贤顺办公室藏着泛黄族谱。他 1953 年生于台湾苗栗,父亲常以客家话讲广东梅州祖宅,临终前把族谱塞给他,指地图上的珠江三角洲:“咱们根在广东,祠堂刻‘客家’二字。” 1976 年林贤顺入空军官校,在图书馆见《抗美援朝战例选编》。 书中志愿军飞行员击落美军战机,且不少是原国民党空军起义人员,让他震撼:“他们能回大陆,我为什么不能?”1981 年 8 月 8 日,这念头彻底扎根。 就在林贤顺的念头扎根当天,一件事的发生,让他看到了回大陆的实际可能。 1981年8月8日清晨,桃园基地。 林贤顺亲眼看到:黄植诚驾驶F-5F教练机突然转向,还关掉了无线电。地勤人员沿着跑道狂奔,可那架飞机贴着海面消失了。 黄植诚投诚,在台湾空军内部引发震动。时任台湾防务部门负责人高奎元引咎辞职。 林贤顺却在宿舍反复研读一份电报。电报里有福州机场的无线电波长、三个备降机场的坐标,还有投诚暗号:持续摆动机翼。 他在日记里写:“黄植诚带走的不只是战机,更是回大陆的可能性。” 当晚,他悄悄调整了宿舍的收音机,把频率锁定在大陆的短波电台。 从1981年到1989年,林贤顺等待了八年,终于等到了一个合适的行动时机。 1989年2月11日,台湾东部。 林贤顺在跑道边徘徊,军装内袋里装着父亲留下的怀表,怀表紧贴胸口。看到那架F-5E战机时,他心跳突然加速——战机油量显示满格,地勤人员正在做最后检查。 “今天我飞这架。”他掏出中校证件。地勤班长愣了一下,随即敬礼放行。 引擎轰鸣时,林贤顺想起妻子陈雪贞。前一晚两人争吵,陈雪贞摔碎了祖传的客家茶壶。“这样的家庭,还有什么可留恋?” 战机升空后,他立刻关掉无线电,贴着海面以50米高度飞行。 台湾雷达站里,值班军官看着屏幕上消失的光点,慌乱地抓起电话:“01报告,目标失踪!” 大陆雷达站内,警报声突然响起。 四架歼-7战机紧急升空。飞行员王刚握紧操纵杆,耳机里传来急促指令:“注意,目标是单座型F-5E,可能燃料不足!” 此时,林贤顺驾驶的战机油表指针已接近红线。他突然发现,前方云层中露出的海岸线不是汕头,而是更北边的惠州。 冷汗浸透飞行服,他猛拉操纵杆,战机几乎垂直爬升,在云层中飞Z字形调整方向。 台湾的12架战机形成包围圈。领队飞行员通过公共频道喊话:“01,立即返航!否则开火!” 大陆战机迅速切入。两架歼-7突然加速,用尾流干扰台湾战机的阵型。 就在两岸战机距离仅500米时,林贤顺驾驶的F-5E突然急剧下坠,从雷达屏幕上消失。 林贤顺的战机从雷达消失后,并非坠毁,而是迫降在了大陆的一处校园里。 广东省丰顺县龙山中学操场。 教导主任老陈正在给茶树浇水,一声巨响让他踉跄了一下。他抬头看,一架冒黑烟的战机朝教学楼滑来,最后停在操场边缘。 他冲过去,看见一个人从驾驶舱翻出,降落伞挂在围墙上,那人的军装上满是油污。 这人是林贤顺。他扯下头盔,说:“我是从台湾来的。” 老陈愣了半晌,转身朝宿舍喊:“快拿急救箱!煮姜汤!” 后来,广州军区副司令员乘坐直升机赶到。林贤顺裹着村民的棉被喝姜汤,膝盖渗着血。 副司令员问:“值得吗?” 林贤顺指了指胸口:“这里,有族谱。” 抵大陆后,林贤顺人生开启新篇,他的经历成两岸特殊记忆。 林贤顺后来授大校军衔,任空军航校副校长。那架F-5E残骸至今在广东航空博物馆陈列。 1992年,他带母亲回梅州祖宅,在祠堂磕三个响头。 如今记者问当年选择,他指地图:“这里到那里,不过180公里。”手指从台湾新竹划到福建厦门。 1989年春寒晨,林贤顺驾机冲云层时,或许没料自己改命运,还在两岸历史留独特航迹。这航迹穿越时空,连起客家祖地与台湾山城的千年乡愁。 他的投诚,源于对故土的眷恋、对家族根源的坚守,让更多人见两岸同胞的亲情。
1989年,林贤顺驾驶F-5E战机起义,台湾出动12架战机拦截,我军连忙派了4架
受伤的梦娇
2025-08-30 09:54:22
0
阅读:7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