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脚踹开“差不多就行”的温情脉脉,我儿子三年级,我终于悟了。 100%的坚持,比99%的坚持,TM的容易一万倍。 这事儿听着就跟绕口令一样,但血泪教训摆在那儿。我家二宝,幼儿园就用学习机搞英语启蒙,我那时候圣母心泛滥,觉得孩子小,别太累,今天学了明天歇,三天打鱼两天晒网。 结果呢? 一年级看着他那张疲惫的小脸,我心一软,直接把学习机的续费给停了。 这下好了,一个“姑且一次”的善意,直接给“放弃”这头猛兽开了闸。英语彻底断档,前面花的钱、花的时间,全打了水漂。 真正的转折点在三年级。我把学习机又给请了回来,这次,没那么多废话,直接跟他约法三章:没有天塌下来的事,就给我老老实实坚持到五年级毕业。我告诉他:“儿子,这次咱爷俩没退路了,干就完了。” 奇妙的事情发生了。 当“放弃”这个选项从他的脑子里被物理删除后,“坚持”居然成了一件不费劲的破事。每天到点,他自己就去开机,没了我俩讨价一价的拉扯,也没了他“今天能不能歇会儿”的内心戏。 说白了,没得选,就只能干。 这种惯性有多可怕?以前暑假让他读一本书,能给你拖到开学前夜,死活看不完。现在呢?英语阅读搞顺了,他自己开始规划,从“一周一本”干到“三天一本”,甚至跑来跟我显摆书里那点破情节。 我这才看明白,当坚持搞出正反馈,那点成就感比你吼一万句“你要努力”都有用。 很多家长,包括以前的我,总爱扯什么“松弛有度”,留点弹性。可就是你那1%的“弹性”,成了蛀空99%努力的蚁穴。每一次你跟孩子说“下不为例”,都是在亲手教他:规矩就是个屁,困难可以绕着走。 三年级,习惯定型的鬼门关。这种不留后路的玩法,根本不是为了多背几个单词。 更讽刺的是什么?你以为你在心疼孩子,实际上是在培养一个遇事就想“算了”的软蛋。 别再拿“孩子太累”当借口了,那套自我感动的说辞可以收起来了。 夕阳下,孩子心无旁骛地翻着书,那个笃定的侧影,比任何奖状都值钱。 因为真正的爱,不是给他留一条可以随时逃跑的后路,而是帮他砍断所有退路,让他除了向上飞,别无选择。
一脚踹开“差不多就行”的温情脉脉,我儿子三年级,我终于悟了。 100%的坚持,比
体坛潮流引领者
2025-08-31 00:42:16
0
阅读: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