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以为,美西方多国缺席中国阅兵,是在给我们 “施压”。错了!真相是,他们怕了:怕亲眼看见中国如今的实力,怕直面自己不愿承认的历史,更怕自己主导的旧秩序,在这场纪念反法西斯胜利的仪式上,被悄悄改写。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,感谢您的支持! 美国向来把自己当“老大”,觉得全球的规矩得由它说了算。但这些年,咱们中国的发展速度让它很不是滋味。尤其是军事技术上,中国已经有不少地方让美国不敢轻视。 就拿东风-17导弹来说,它能高超音速滑翔飞行,这可是实打实的战场能力,而美国的同类项目折腾了好多年,至今还停在实验室里。 再比如无人机,咱们的翼龙、彩虹系列已经卖到不少国家,不仅便宜好用,还能满足实战需求。反观美国的“捕食者”,以前是市场霸主,现在却被咱们抢走了不少份额。 要是美国高官来了阅兵,当场看到中国装备一一亮相,那就等于承认“中国的技术优势没以前牢靠了”。对他们来说,这比什么都难堪。 干脆不来,省得丢面子,眼不见心不烦。但这其实是一种回避,换句话说,美国怕的是承认自己在一些领域“落后了”。 再看欧洲。欧洲国家的心态更复杂。他们嘴上总是强调“历史要正义”“国家要平等”,可一到中国阅兵这事上,就突然不说话了。 原因很简单,中国是二战反法西斯的重要主战场,付出了3500多万人的伤亡代价,拖住了日本大部分陆军兵力,这历史铁板钉钉。 可有些欧洲国家,当年在对日问题上还有合作,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要是他们来参加中国阅兵,那些镜头、那些历史档案一放,他们的“双重标准”不就被揭穿了吗? 更现实的是,欧洲现在“骑墙”的状态特别明显。一边要靠中国市场,比如德国汽车、法国空客,都离不开中国的订单;一边又怕美国不高兴。 要是他们派代表来参加阅兵,美国肯定会扣上“向中国妥协”的帽子。两边不好交代,干脆缺席算了。这也不是他们“不想来”,而是怕把自己“进退两难”的小算盘暴露出来。 说到这儿就有意思了:美西方国家缺席,可不少新兴国家却主动表态要来。像南非、巴西这些金砖国家,早早就说会派代表出席;东南亚的几个国家也不落后。 为什么?因为他们是真正感受到和中国合作的好处。就拿老挝来说,以前是个“陆锁国”,没出海口,铁路也短。咱们帮它修了中老铁路,一下子打通了周边国家的交通大动脉。 2023年,这条铁路直接让老挝GDP涨了1.5个百分点,这可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。所以这些国家觉得,跟中国打交道不是被占便宜,而是一起发展。 反过来看美西方,他们嘴上喊“中国威胁”,身体却很诚实。一方面说要“去风险化”,一方面又离不开中国市场。德国汽车、电池产业高度依赖中国,美国的农产品、澳大利亚的铁矿石,也都得靠中国买单。 可他们又怕中国太强,怕中国改变他们主导的国际秩序。于是搞出这种尴尬局面:不来参加阅兵,好像还能维持点“姿态”,但市场和合作却又绕不开。说到底,这就是典型的“又要又要”。 其实啊,美西方最怕的不是缺席阅兵本身,而是阅兵背后的两层意义。第一,中国的实力已经不容忽视。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,中国都在快速追赶,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。 以前他们觉得封锁、卡脖子,就能压制中国。可现实是,中国反而逼出了更强的自主创新。5G、航天、军工,一个个成果摆在那里,根本藏不住。 第二,他们害怕历史真相被再一次强调。抗战时期中国的牺牲和贡献,西方很少愿意提,因为这会打破他们“欧洲中心论”的叙事。阅兵就是把这段历史再摆到全世界面前,让大家看清楚,谁才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力量。 相对比,美西方的缺席,倒显得新兴国家的参与更有分量。俄罗斯总统普京早早宣布会出席,还计划在北京多待几天,这就说明中俄关系的紧密。 再加上东南亚、非洲、拉美国家的参与,反而让这次阅兵成了“多极化”的缩影。换句话说,谁愿意来,谁能获得更多合作机会;谁选择缺席,反倒让自己显得孤立。 所以,美西方缺席阅兵,看似是他们在“给中国下马威”,其实是他们在给自己留面子,避免尴尬。可不管他们来不来,中国阅兵的意义并不会打折扣。 中国从抗战时期的小米加步枪,到如今拥有航母、导弹、战机,这是一步一步拼出来的,不是为了“让别人看热闹”,而是为了告诉世界:和平不是别人施舍的,必须靠自己实力守住。
我不懂怎么办
【2评论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