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又悄悄关上了一扇更要命的门! 在稀土还未撕完的时候,中国又加紧了另外一出口,而这个比稀土还要命 中国对关键矿产的出口管制举措,正在全球科技产业链中引发一轮前所未有的震荡,这一次的焦点落在了两个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金属上——锑和镓。 国际舆论还在为稀土问题争执不休时,中国已经悄然调整了另一项关键资源的出口政策。2025年7月10日,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,正式对锑和镓相关物项实施更为严格的出口管制。这一政策出台后,欧美多家高科技企业措手不及,原材料价格迅速暴涨。 锑和镓虽然不像石油、稀土那样广为人知,但它们对现代产业的支撑作用无可替代。镓被誉为电子工业的脊梁,是制造半导体、快充技术以及太阳能电池板等高端产品的重要原材料。 没有镓,许多高科技产品的性能将大大下降,甚至无法生产。而锑则广泛应用于光电子、合金以及军事领域,特别是在高端合金材料、导弹技术及航天领域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。 中国在这两种金属的生产和供应中占据着主导地位。据统计,中国的镓产量占全球的96%,锑的产量也超过了全球供应的60%。任何出口管制都可能引发全球产业链的剧烈震荡。 中国对关键矿产的管控不仅仅局限于资源本身,还体现在技术上的绝对优势。包头稀土研究院、江西理工大学早把锑萃取、镓电解的核心专利注册得密不透风,想绕路都找不到门。 在镓的提炼方面,通常需要从铝土矿的废料中提取,这一过程技术复杂且环保要求高。尽管其他国家也有镓矿资源,但由于缺乏成熟的提炼技术和环保设备,无法高效地提炼这些金属。 中国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,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提炼技术链和较低的成本优势。因此全球其他国家短期内无法替代中国在锑和镓供应中的关键地位。 中国的出口管制措施出台后,全球市场立即进入紧张状态。尤其是美国、日本等西方国家的高科技公司急于寻找替代来源。 但由于提炼技术的门槛过高,这些国家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有效的替代方案。与此同时,镓和锑的价格暴涨,镓的价格飙升至2011年以来的最高点,这直接导致了全球供应链成本的增加。 德国的汉高公司已经明确宣布,因供应链中断,不得不停止向客户供应汽车用粘合剂和润滑剂等产品。美国的ReElement Technologies公司也反映,接到大量急单,但因无法从中国正常进口矿产资源,陷入了生产停滞的困境。 中国对关键矿产的出口管制并非临时决策,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调整。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》等有关法律法规,中国政府依法对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。 稀土相关物项具有军民两用属性,中国政府此次充分借鉴国际做法,对稀土有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,体现出坚定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的决心。 中国不再是简单地出售原材料,而是通过技术积累和产业升级,掌握了全球产业链的关键环节。这种从“卖原料”到“定规矩”的转变,标志着中国在全球资源格局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。 中国对关键矿产的管控举措,是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背景下的必然选择。自2022年以来,美国对中国半导体及相关高科技领域实施持续制裁和技术封锁,试图延缓中国自主创新脚步。 欧盟也发起供应链“脱亚”行动,谋求减少对中国等亚洲国家的依赖。但现实很残酷:许多先进产业离不开中国的独特矿产资源。 在这场博弈中,中国通过掌控包括稀土、锑、镓等在内的关键资源,形成了以资源制裁作为回应的策略。中国巧妙地利用这些战略性资源,遏制美国在高科技领域的技术优势。 中国的出口管制措施不单是影响了美国和德国的企业,整个全球供应链正被严重扰乱。日本车企、欧洲的半导体制造商等,都深受其害。 日本的车企,尤其是那些广泛使用镓、锑等材料的电子元件生产商,已经面临着零部件短缺的局面。库存的告急使得部分热门车型减产,生产线陷入停摆,车市也因此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。 在半导体行业,台积电作为全球芯片制造的龙头,其先进制程的生产线也受到影响。光刻胶、硅片等关键材料的供应受限,台积电不得不延迟新订单的交付。 美国国防部一片哀嚎:如果没有中国镓,F-35的机载雷达就是“睁眼瞎”;美国地质调查局更是严重警告,锑的断供会让美军工体系“瘫痪”。 马斯克的特斯拉就是例子,人形机器人“擎天柱”缺了镓磁体,量产计划差点黄了,最后只能派高管带着“豁免申请书”飞北京,承诺“全程接受监管”。 信息来源: 商务部:已部署开展打击锑和镓等战略矿产走私出口专项行动,相关信息可在商务部网站查询 2025-07-10 15:53·和讯网
稀土:中美缠斗出现“分水岭”。美媒消息,美国最大的稀土生产商MPMateri
【50评论】【32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