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0年代,美国波音公司中国藉首席科学家嘲笑梁启超儿子工资低,他霸气回怼:“你干的导弹是瞄准中国的,我干的导弹是保卫祖国的!” 年少的梁思礼通过阅读父亲的《少年中国说》以及写给兄姐的家书,深切感受到父亲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。 在母亲王桂荃的悉心教导下,“人必有爱国心,然后方可用大事”的理念深深扎根在他心中。 即便家境艰难,母亲仍全力支持子女的教育,梁思礼也不负期望,在学业上一路奋进,1941年,他怀揣着母亲东拼西凑的400美元船票钱,远渡重洋前往美国求学。 初到美国,梁思礼入读嘉尔顿学院,但仅仅半个月后,珍珠港事件爆发,美日宣战,他与家人彻底失联,此后的留学生活全靠自己打工维持。 在端盘子、洗碗、当救生员的艰辛日子里,他心中“工业报国”的理想愈发坚定。 为了学习工科,他毅然放弃嘉尔顿学院的优厚奖学金,改领每月75美元的盟国津贴,转入有“工程师摇篮”之称的普渡大学,后又在辛辛那提大学深造,分别于1947年和1949年获得硕士与博士学位。 1949年,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,梁思礼心中满是激动与憧憬,他毫不犹豫地踏上归程。 彼时,美国几大军工企业纷纷向他抛出橄榄枝,许以高薪厚禄,但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,回国,建设百废待兴的祖国! 回国初期,梁思礼被分配到邮电部的研究所,虽未从事所学的自动控制专业,但他认为只要能为祖国做事,就充满干劲。 1956年,对梁思礼而言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点,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,他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,加入导弹控制系统研究室任副主任,终于能将所学用于导弹与火箭的研制事业,开启了为祖国航天事业拼搏的征程。 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,国内导弹研究几乎从零开始,除钱学森院长外,无人真正见过导弹。 但梁思礼和同事们毫无畏惧,全身心投入,1960年,我国第一枚导弹“东风一号”试射成功,这背后离不开他们无数个日夜的努力。 然而,1962年“东风二号”的首次发射却遭遇失败,导弹在空中摇摇晃晃后坠地爆炸。 看着眼前的蘑菇云,梁思礼心中满是悲痛与不甘,但他迅速冷静下来,带领团队仔细分析问题,最终提出双补偿方案,大幅提高了导弹命中精度。 1964年,改进后的“东风二号”成功发射,我国导弹技术实现重大突破。 此后,梁思礼继续投身“东风五号”洲际导弹等的研发工作,在此期间,他遭遇了诸多挫折,但这些磨难并未打倒他,他始终坚守在科研一线,开创性地采用“平台—计算机”方案,解决了弹上计算机集成电路化等难题,为我国洲际导弹装上了精准的“大脑”。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好友林桦,留学时,两人曾是亲密无间的伙伴,学业上同样优秀。 但毕业后,林桦选择留在美国发展,后来成为美国波音宇航公司的首席科学家,年薪高达30万美元,住着西雅图小岛上的高级别墅。 当两人重逢,林桦得知梁思礼拿着微薄的工资,住在普通单元房时,露出了嘲笑的神情。 面对好友的嘲讽,梁思礼毫不退缩,霸气回怼,你干的导弹是瞄准中国的,我干的导弹是保卫祖国的!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,瞬间让林桦羞愧不已。 这样的选择并非偶然,他曾多次被问及是否后悔1949年回国,他总是坚定地回答,我以自己是第一代航天人自豪,从来不后悔! 从第一枚导弹、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,到第一艘神舟飞船,梁思礼和第一代航天人一起,白手起家、自力更生,创建起完整坚实的中国航天事业,让中国跻身世界航天强国之列。 2016年,梁思礼在北京逝世,享年91岁,他用行动告诉我们,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物质的多寡,而在于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。 他与林桦的不同选择,也让我们看到,个人的选择不仅关乎自身命运,更与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连。 梁思礼的故事,将永远激励着后来人,在面对人生抉择时,心怀家国,坚守初心,用行动书写属于自己的壮丽篇章。 信息来源:学习时报2021-05-21发布:梁思礼:我干的导弹是保卫祖国的
1980年5月18日中午,美国总统卡特白宫办公室的保密电话响了,得到这样一个消息
【101评论】【198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