次日黎明,考题发下来,他忽然想就着桂圆喝茶。剥开桂圆,发现和普通的不一样。 郁琥

史迹追踪者 2025-08-31 20:07:47

次日黎明,考题发下来,他忽然想就着桂圆喝茶。剥开桂圆,发现和普通的不一样。 郁琥在烛光下仔细看,其实是用绵纸团成的,上面有细如蚊足的小楷,是别人预先写好的文章。 郁琥大喜,趁着天黑拆开纸团,得到几百篇文章,还有目录。对照题目查找,首场的八股文,相差不远。有了这个依靠,他就在试.卷上挥笔书写,很快三篇文章就写好了。到了写经义,更是顺流而下,很快就完成了。 次日早上,他苐一个交卷出场,到了苐二场,他又分了些桂圆带进考场,表文判词都写得工整优美;苐三场的五道策论,从纸团里找到的内容,又都典实准确,超出众人。 这场考试,郁琥没费多少力气,就有望考中。他非常感激纤云,觉得那些桂圆里的文章界限分明、毫不混淆,更相信她们是真仙女了。 发榜的时候,因为文章里有个错字,他被定为苐二名。主考官为此十分惋惜,觉得这么完 美的文章有了点小瑕疵,其实那本该是全场苐一的作品。 郁琥更感激纤云的帮助,空闲时就在书斋祈祷,希望能再见她们一面,可始终没有消息。 一天,他忽然在书里发现一张小纸条。打开一看,字迹柔媚,是秋露和纤云的贺信。信里劝他不要北上参加会试,去了会不吉利,还希望他在郡里找一座名园,作为藏娇之所。纸条末尾几行写道:“你夫人独守空 房很久了,等你们夫妻情意稍续,我们再侍奉你,现在还不是时候。” 郁琥更加敬佩她们,但又忍不住想显露才华,终究没听她们的话,收拾行装去了京城。可走了没几程,一个随从依仗主人刚考中,殴打了某县的衙役。县令发怒,写文书上报,把随从治了罪,又因为郁琥管束不严,削了他的科举名次,郁琥只好失意返回。 他后悔没听秋露的话,佩服她有先见之明,而且刚被罢 黜,羞于见亲戚族人,听说无锡董家有座别 墅,花木繁盛,地方又幽静,就禀告父母,花了高 价租来住下。 刚进园时,正是三月初三上巳节,郁琥沐浴更 衣,把随从都赶到外面住宿,添香煮茶之类的事,都自己动手。 过了两晚,郁琥忽然听到环佩叮咚作响,秋露和纤云已经手拉手来了。 郁琥大喜,下阶迎接。三人携手进了书斋,郁琥向纤云道谢,向秋露自责,佩服她有远见。 秋露严肃地说:“你考了高 分,违背我的约定,果然遭遇挫折,失意归来。幸好你现在能理解我的话,不做枯 寂的学问,自然能写出妙笔 生 花的文章。从此平 步青 云,前程远大,不难一蹴而就。” 郁琥听秋露说得恳切又在理,心里越发佩服。 秋露又劝郁琥把文稿刻印发行,得到广泛好评,他的名声越来越大。 秋露说:“纤妹对情缘放不下,已经堕 入红尘,可以不用回去了。你要好好安排她,让她能以常人的身份露面。总藏着掖着,终究不是长久之计。” 纤云也想跟着飞走,刚离地一丈多高,就响起轰隆隆的雷声,她落了下来,叹息道:“孽 缘是自己造成的,书仙的话不能不信啊。” 郁琥打趣她说:“蜡丸里的密信,你该为我提前准备了吧?” 后来郁琥考中进士,殿试取得二甲苐一名的成绩,带着纤云回到南方老家。 一天,郁琥和纤云都在正妻那里,正妻的弟弟突然来看姐姐,其实是想偷看纤云。 纤云也一点儿不回避,只靠向郁琥,一下子和他合为一体。丫鬟们围着看,都只看见郁琥而看不见纤云,都很惊讶。 本篇故事源于《萤窗异草》,古人也认为,死守书斋未必能领悟高深的学问,文人的心思,须灵活通透,才能把笔墨运用得得心应手,在科举中取得好成绩。 (字数受限,上篇链接发在评论区) 关注@子虚先生讲故事 ,每天来看新故事#民间故事#

0 阅读:0
史迹追踪者

史迹追踪者

追踪史迹,还原历史本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