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宋大文豪苏轼逆境双赋"文书双绝":《洞庭春色赋》与《中山松醪赋》 北宋元符二年,59岁的苏轼遭贬岭南,于襄邑驿站遇暴雨被困。刚刚历经过“乌台诗案”差点没被杀头与新党排挤出政治中心的他,又遇这糟糕的大暴雨,心情多种情形交织,在这人生逆境中用毛笔写下《洞庭春色赋》与《中山松醪赋》,成就“文书双绝”。 赋中,他以“洞庭春色”南国橘酒的清冽、“中山松醪”北方松脂的醇厚,喻尽宦海沉浮。书法上,运笔如流水行觞、松柏擎天,墨色枯润流转;章法布局精妙,字势或狮蹲虎踞、或鹤舞九皋,尽显“尚意”书风精髓。 乾隆帝叹其“精气盘郁豪楮间”,张孝思评其“郁屈瑰丽之气,真如狮蹲虎踞”。这卷作品不仅是书法佳作,更藏着苏轼“九死南荒吾不恨”的豁达,展现了士大夫在苦难中挺立的文人风骨。
北宋大文豪苏轼逆境双赋"文书双绝":《洞庭春色赋》与《中山松醪赋》 北宋元符
文化洞见有话聊
2025-09-03 21:36:27
0
阅读: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