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以为东风61的出现已经足够震撼了,没想到官方一句话让人更加激动:“东风5C射程覆盖全球”,这句话直接让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了。 当东风 - 61 的发射车队列阵通过天安门广场时,观礼台上的欢呼声差点掀翻天空。这款首次亮相的固体燃料洲际导弹,带着 “小快灵” 的机动优势,让所有人都看清了中国核力量的新维度。但没人想到,真正的震撼还在后面。 压轴出场的东风 - 5C 用三辆运输车分段展示,庞大的弹体在阳光下泛着冷金属光泽。当解说员念出 “打击范围覆盖全球” 八个字时,刚才还沸腾的现场突然安静下来。 这不是夸张的宣传,15000 公里的射程意味着从中国本土发射,能精准触达地球上任何一个战略目标,包括美国全境和欧洲腹地。这种 “全球到达” 能力,让所有关于 “区域威慑” 的讨论都成了过去式。 很多人疑惑,有了更先进的东风 - 61,为啥还要保留东风 - 5C?看阅兵解说词里的 16 字定义就懂了:“全时戒备、有效威慑,以武止戈、砥定乾坤”。 东风 - 61 的 12000 公里射程虽已够用,可东风 - 5C 能携带 8 到 10 枚分导式弹头,单枚当量百万吨级的核战斗部,足以摧毁地下指挥中心这类坚固目标。这种 “一弹多目标” 的饱和打击能力,在极端场景下就是国家最后的底气。 军事专家张军社点出了关键优势。东风 - 5C 用的液体燃料发动机推力更大,配合末端变轨和假目标抛射技术,现有反导系统根本拦不住。 更厉害的是它的精度,惯性制导加星光导航,再融合北斗定位,打击误差能控制在中近程导弹的水平。这意味着它不仅能打到,还能打准要害。 把东风 - 5C 放在全球核力量里看更清楚。对比美国民兵 - 3,咱们的载荷更大,饱和打击能力更强;跟俄罗斯萨尔马特比,突防技术更灵活,更适应现代反导体系。 它不像东风 - 61 靠机动躲打击,而是藏在加固发射井里,即便遭遇突袭也能立刻反击,这种 “扛得住、打得出” 的特性,让它成为三位一体核威慑的压舱石。 海外网友的反应最真实。有人说 “中国秀肌肉的方式太硬核”,更多人看懂了背后的逻辑:“他们不首先用核武,但谁也别想讹诈”。《纽约时报》不得不承认,这句话传递的信号很明确:中国不再是只能被动防御的国家,有能力让任何挑衅付出代价。 这可不是凭空来的技术飞跃。回溯东风 - 5 系列的发展,从 1980 年首次试验,到东风 - 5A 射程突破 1.2 万公里,再到如今东风 - 5C 的全球覆盖,每一步都藏着军工人员的突破。早期型号加注燃料要两小时,现在反应速度大幅提升,这种 “老平台装新武器” 的智慧,让中国核威慑既稳又强。 更关键的是,东风 - 5C 的亮相跟中国核战略严丝合缝。杨承军教授说得明白,这些武器是为了打破核垄断,最终目的是止战。 它跟巨浪 - 3 潜射导弹、东风 - 41 机动导弹、惊雷 - 1 空基导弹形成互补,海里藏着、路上跑着、天上飞着、井里备着,这种全方位的威慑网,才能让对手在动歪心思前先掂量后果。 阅兵场上的东风 - 5C 只是个象征。它告诉世界,中国有决心捍卫主权,更有能力维护和平。那些动辄在南海搞军演、在台海挑事的国家,现在得重新评估风险了。 当一款导弹能毫无死角覆盖全球,当一个国家的核反击体系日趋完善,最有效的威慑就形成了 —— 不是靠喊狠话,而是让对手清楚,任何侵犯都承受不起。 东风浩荡,威震寰宇。东风 - 5C 的全球射程不是为了称霸,而是为了让和平更有底气。就像那句解说词说的 “以武止戈、砥定乾坤”,真正的力量从不是为了毁灭,而是让战争贩子不敢轻举妄动。这或许就是让世界安静下来的原因:当正义拥有足够的力量,强权才会学会克制。
东风5的A、B、C[微笑]DF5C似乎又回到5A的模式,很多人说是5A那样的单弹
【3评论】【7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