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9年毛主席下令炮轰英国军舰,斯大林惊了,感叹道:“此人不仅有傲骨,更有虎胆!” 1948年底,中国人民解放军已控制长江北岸广大地区,国民党军队退守江南。渡江战役蓄势待发,旨在解放南京和上海等地。英国作为老牌殖民国家,在远东地区保有经济和政治利益。根据旧条约,英国海军曾在中国内河享有航行权,但随着国共内战升级,这种特权面临挑战。英国政府担心侨民安全和贸易中断,于是派遣军舰轮换驻泊南京。 1949年4月19日,英国护卫舰紫石英号从上海启航,计划替换停泊在南京的另一艘舰艇。解放军前线指挥部已发布公告,禁止外国军舰进入战区,以确保渡江行动顺利进行。英国方面未予重视,继续推进。 4月20日上午,紫石英号进入江苏泰兴至镇江江段,这是解放军渡江主攻地带。解放军炮兵部队先向舰艇附近水域开炮示警,但紫石英号未停航,反而加速前行。双方随之发生交火,解放军使用105毫米榴弹炮和75毫米野炮进行还击。 紫石英号中弹多处,舰体损坏,舰长阵亡,另有官兵伤亡。该舰最终搁浅于南岸沙洲。下午,英国另一艘舰艇伴侣号前来救援,也遭炮击,损失官兵后撤退。次日,英国远东舰队派出伦敦号重巡洋舰和黑天鹅号护卫舰增援,再次与解放军炮兵交锋。英方舰艇中弹,伤亡增加,最终被迫退回下游。 消息传到北平后,毛主席指示前线部队坚决维护主权,不允许外国军舰干扰渡江作战。这一决定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国际压力下的坚定立场。整个炮击过程中,解放军伤亡252人,英国海军死45人、伤93人、失踪1人。 事件发生后,英国试图通过外交渠道施压,要求释放紫石英号,但中方坚持英方须承认入侵事实并赔偿损失。谈判持续数周,未达协议。英国海军的行动暴露了其试图维持在华影响力的意图,但遭遇挫败。 事件后,紫石英号被困长江三个月,解放军严密监视,不许其离开。英国多次派员谈判,包括使馆人员登舰协调,但中方立场不变。7月30日夜间,紫石英号趁江水上涨,伪装成商船模样,尾随一艘中国客轮逃跑。解放军发现后开炮拦截,误击客轮导致其沉没,紫石英号则趁乱冲出长江口,结束困局。从此,英国海军永久退出中国内河,标志着外国军舰在中国水域随意航行的时代终结。 这场冲突对新中国成立产生了积极影响。它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,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有能力对抗外部干涉。渡江战役如期展开,解放军迅速解放南京,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。英国在事件后调整对华政策,于1950年1月承认新中国,成为第一个承认的西方国家。 该事件也改变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形象的认知,西方国家开始认识到中国不再是可随意干预的对象。 据传斯大林获悉毛主席下令炮轰英国军舰后,对其决策表示钦佩,认为这体现了领导人的意志和勇气。 这一传闻反映了国际共产党运动对中国革命的关注。事件整体上凸显了新中国外交原则的形成,即维护主权、平等互利。英国的失败促使其反思炮舰外交的局限性,而中国则从中积累了处理国际争端的经验。
1949年毛主席下令炮轰英国军舰,斯大林惊了,感叹道:“此人不仅有傲骨,更有虎胆
千百年一叹
2025-09-04 11:27:47
0
阅读:4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