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敢打赌,国家有柳传志这样的人是最大的悲哀,就知道把钱鼓捣自己腰包里去,对于国家

飞绿说历史 2025-09-04 12:12:48

我敢打赌,国家有柳传志这样的人是最大的悲哀,就知道把钱鼓捣自己腰包里去,对于国家财产是个悲哀。   联想集团最初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下属的一家国有企业,成立于1984年。   根据工商登记资料,公司的注册资金是130万元,全部来自中科院,员工35人,经营面积500平方米,除有形资产,计算所的科研成果等无形资产也无偿提供给公司使用。   可以说,联想从一开始就是一家地地道道的国有企业,而不是民营企业。   说起联想,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就是柳传志,还有联想那个标志性的蓝色LOGO。   其实联想的故事,跟无数普通人想象的不太一样。   1984年那会儿,联想还只是中科院计算所下的一个小公司。   注册资金全是科学院批的,员工没几个,办公地也就五百平方米。   大家都知道,那个年代条件紧张,什么大厂气派、资本操作,全都和联想没一点关系。   说到底,联想就是从头到尾的国有企业,跟大家印象里的民营企业完全不是一回事。   联想刚成立那会儿,其实是国家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缩影。   那时候,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,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调整。   中科院给了联想不少支持,除了资金和场地,最值钱的其实是科研成果,这些技术全都无偿提供给联想用。   说白了,联想的一切起点和资源,都是国家和中科院给的,这点一直到后面都没有变过。   等到了九十年代,国家对企业改革提速,联想也被推到市场浪潮里。   柳传志和团队不得不一边琢磨怎么活下去,一边应对各种政策变化。   那会儿市场经济刚刚起步,国家对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、资产调整等都有指导。   联想的股权变化、管理层持股、公司上市,都是在这一波体制改革中一步步走出来的。   其实每个动作都要经过审批,相关部门盯得很紧,流程一点都不马虎。   联想能从国有小厂变成今天的样子,离不开那个大背景。   国家政策一方面强调科技创新,一方面又鼓励企业市场化。   联想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摸爬滚打,逐渐从代理国外品牌转型做自主品牌。   1994年,联想在香港上市,股权结构更清晰了:中科院实际掌控着绝大部分股份,管理层和员工分到的股份比例并不大。   很多人说联想是民营企业,其实从头到尾,国有资本一直在背后撑着。   即使到后期联想控股上市,中科院还是大股东,企业的国资属性没变过。   说到柳传志个人,有些人觉得他在联想发展过程中获得了不少利益。   其实细看整个流程,管理层和员工获得股份,是在国资委等监管机构批准下进行的。   每次股权调整、员工激励,都有详细的审批和流程。   联想那种做法,放到国际上也很常见,目的就是让核心团队有干劲,把企业做大做强。   不能简单说谁拿了股份就是把国家的钱塞自己口袋。   归根结底,国家是希望企业越做越好,技术越做越强,人才越聚越多,大家一起把蛋糕做大。    参考:电科技——罪不在杨元庆 柳传志的投机主义才是联想集团没落的根源

0 阅读:41

评论列表

起源

起源

3
2025-09-04 18:15

几代人都是买办汉奸,人民要求不要太高

飞绿说历史

飞绿说历史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