胜利日阅兵刚刚结束,仍在激动中。说实话,世界大势其实越来越清楚,东升西降的格局会越来越明显,准确说是中升西降。而这种转折,我一直认为会以一场大规模冲突实现转换,但观看了这次胜利日阅兵后,我觉得说不定不用那么血腥。如果是这样,那对世界都是一件大好事。 阅兵结束后翻到联合国的最新报告,2025 年上半年全球贸易总额里,中国和东盟的双边贸易占比已经升到 18.7%,比美国和欧洲的贸易占比高出 3.2 个百分点。 更有意思的是,东南亚国家今年从中国进口的高铁设备、5G 基站数量,比去年多了近五成,泰国的中泰铁路已经铺到了呵叻府,马来西亚的东海岸铁路也开始试运行。这些项目没靠任何武力威慑,全是双方坐下来谈出来的合作,当地民众还在铁路沿线挂起了中泰双语的庆祝横幅。 之前总担心能源领域会有摩擦,可这次阅兵间隙看到的数据让我意外。中国和沙特合作的红海新城光伏电站,今年 6 月已经开始并网发电,每年能减少 400 万吨碳排放。 而俄罗斯通过西伯利亚力量 2 号管道输给中国的天然气,上半年就达到了 150 亿立方米,比去年同期增加了 20%。这些合作不是靠施压得来的,沙特驻华大使在采访里说,选择和中国合作是因为中国的光伏技术成本比欧美低 15%,而且从不附加政治条件。 阅兵当天下午,非洲联盟的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和中国签署了数字经济合作协议。根据协议,中国会帮非洲建设 100 个数字农业示范中心,还会培训 2 万名非洲数字技术人才。 肯尼亚的一位农业官员在现场展示了手机 APP,农民通过这个 APP 就能查到土壤湿度、市场行情,去年试点的时候,当地玉米产量提高了 30%。这种合作没有任何冲突的影子,反而让非洲农民的收入实实在在增加了,肯尼亚的媒体还把这个 APP 称作 “来自中国的礼物”。 晚上看外媒报道,法国《世界报》的记者在文章里写,这次阅兵让他看到了另一种大国崛起的方式 ,不是靠军事扩张,而是靠技术合作和民生项目。 文章里还提到,法国阿尔斯通公司今年和中国中车合作研发的高速列车,已经在法国东南部的铁路线上测试,速度达到了每小时 350 公里。这种合作让双方都受益,阿尔斯通的订单量增加了,中国的列车技术也通过合作走向了欧洲。 之前总觉得 “东升西降” 得靠激烈的碰撞,可看完阅兵和这些实实在在的合作案例,突然明白和平的力量其实更持久。就像广场上放飞的和平鸽,没有翅膀的碰撞,却能把和平的信号带到各个角落。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合作,没有硝烟,没有威慑,却在一点点改变着世界的经济格局,这种改变对每个国家的普通人来说,都是能摸到、能感受到的好处。
很多人以为9月3日这天,中国只办了一场阅兵。错了!真相是,就在同一天,国家安全部
【40评论】【67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