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靖宇遇害当晚,叛徒们摆了庆功宴,请客的是张奚若。他亲手打死杨靖宇,日本人赏了30块银元。整个晚宴上,张奚若不停地吹嘘,说自己把机枪藏在树杈间,枪法神准,射出的子弹要了杨靖宇的命。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,出生在河南省确山县一个普通农村家庭,那是一九零五年的事。他从小就接触到社会底层的生活,家里穷,父母靠种地维持生计。他上过几年学,接触到一些新思想,一九二三年进入开封纺织染工业学校念书,在学校里参与学生运动,反对帝国主义。 一九二五年,他加入中国共产党,从此走上革命道路。一九二七年,他在家乡河南组织农民暴动,领导确山暴动和刘店秋收起义,虽然这些行动后来被镇压,但他没放弃,继续从事地下工作。一九二九年,党组织派他去东北,在抚顺煤矿担任特别支部书记,组织工人罢工,抗议日伪当局的剥削。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,东北完全落到日本人手里,杨靖宇没撤走,而是留在当地组建抗日武装。一九三二年,他在吉林磐石地区建立游击队,这支队伍后来发展成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。他当上军长,带领部队在山里打游击,袭击日军据点,破坏铁路和桥梁。 部队最多时有两万人,分布在白山黑水一带,给日军造成不小麻烦。但日军后来加强围剿,实行集团部落政策,把老百姓集中起来,切断抗日部队的补给来源。部队面临饥饿和寒冷,很多人坚持不住。 张奚若原名张希尧,是吉林省人,一九零九年出生在农村家庭。他早年参加抗日联军,一九三五年加入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,在机枪连当射手,枪法准,作战时表现积极。他跟着杨靖宇打过几场仗,负责火力压制,在部队里算得上骨干。但一九三八年,抗日联军形势恶化,日军大举进攻,部队损失大,一些人开始投降。张奚若的师长程斌先投了敌,他跟着一起降了,接受日军改编,成了伪军的一部分。日军给他许诺金钱和安全,他就这样转了向。 杨靖宇继续坚持,一九三八年后,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部成立,他当总司令,领导剩下的部队周旋。但日军围剿越来越紧,部队减员严重。到一九四零年初,杨靖宇身边只剩几个人,他们在雪地里行军,靠树皮和草根充饥。日军用重金收买叛徒,派他们搜山,杨靖宇的处境越来越危险。 一九四零年二月二十三日,杨靖宇在吉林濛江县三道崴子被击毙,开枪的是张奚若。他当时带着伪军搜捕队,熟悉地形和杨靖宇的习惯,在密林里找到目标。张奚若用机枪射击,杨靖宇中弹身亡。张奚若报告日军指挥官岸谷隆一郎,得到三十块银元的赏金。 那天晚上,张奚若用这笔钱在县城请其他叛徒吃饭,摆了桌庆功宴。他在宴席上反复说起白天的事,提到自己把机枪架在树杈上,瞄准射击,子弹直接要了杨靖宇的命。他吹嘘自己的枪法准,其他人听着,他不停重复这些细节。宴会就这样进行,张奚若当了东道主,用赏金付账。 杨靖宇牺牲后,日军解剖他的遗体,发现胃里只有树皮草根和棉絮,没有粮食。这件事让日军方面也感到意外。张奚若的举动反映出他投降后的立场,他参与了射杀昔日长官的行为,并以此为资本在叛徒圈子里炫耀。日军用这种方式鼓励更多人投降,三十块银元是当时的赏格标准。 抗日战争一九四五年结束,日本投降,东北解放。杨靖宇的事迹被广泛宣传,他被追认为抗日民族英雄。他的牺牲地点后来建了纪念馆,遗体合葬在通化杨靖宇陵园。东北抗日联军的战斗历史成为中国抗战的一部分,杨靖宇领导的部队影响了当地抗日斗争。 张奚若战后试图隐瞒身份,改名在柳河县三源浦镇务农。但一九五八年,地方史志办调查抗日联军历史,根据线索找到他。起初他否认射杀杨靖宇,面对证据时承认了事实。人民法院审理他的案子,列出叛变罪行,包括投降日军、射杀杨靖宇和参与后续处理。法庭判他死刑,一九五八年执行枪决。 其他叛徒如程斌也在战后被处决,一九四八年枪毙。张奚若的同伙白万仁和王佐华也受到处理,他们的证词帮助确认了事件细节。日军指挥官岸谷隆一郎战后被捕,一九四八年作为战犯处决。 杨靖宇的家庭后来得到照顾,他的儿子马从云参与了相关纪念活动。历史研究者通过档案和口述史还原了这些事实,避免了夸张。国际上,日本侵华历史被记录在二战史料中,中国抗战是同盟国的一部分。联合国相关文件承认了中国贡献,杨靖宇的故事是其中一例。
杨靖宇遇害当晚,叛徒们摆了庆功宴,请客的是张奚若。他亲手打死杨靖宇,日本人赏了3
思绪永恒
2025-09-06 03:59:37
0
阅读:3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