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,居然当众给世界人民上了一节历史课!九三阅兵前夕,古特雷斯在参加上合峰会时,居然在与央妈的采访中当众表示,二战真正的开端是日本对中国的大规模入侵! 翻开二战史,某些西方叙事总爱把聚光灯打在欧洲战场,仿佛亚洲的烽火只是无关痛痒的背景板。 直到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一次次站出来,直言中国在二战胜利中的贡献“极其重要”,才让那些被刻意淡化的历史,重新回到该有的位置。 这种发声,与其说是对历史的补充,不如说是对偏见的纠正——毕竟,有些事实不该被时间掩埋。 关于二战的开端,国际史学界曾有过不少争论。 有人盯着1938年希特勒的闪电战,有人以1941年中国对日宣战为节点,却偏偏绕开了更早的硝烟。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,中国东北的抵抗从未停止; 1937年卢沟桥事变,全面抗战的烽火席卷全国。 古特雷斯说得明白,日本对中国的大规模入侵,才是二战真正的开端。 这不是什么新发现,而是被某些视角刻意忽略的真相。当欧洲战场尚未全面燃起战火时,中国已经独自扛着反法西斯的大旗,在东方战场浴血奋战了多年。 中国战场的分量,藏在那些冰冷的数字和惨烈的战役里。 1937年的淞沪会战,三个月的血战让黄浦江畔尸横遍野,中国军队用血肉之躯拖住了日军精锐,让世界第一次看到这个国家的韧性。 1938年的台儿庄,面对气焰嚣张的日军,中国军队硬是啃下了一场硬仗,歼灭上万敌军。 这场胜利不仅振奋了国内民心,更向国际社会证明:东方战场不是一触即溃的软柿子。 敌后战场同样不轻松,百团大战中,八路军以最原始的方式破坏铁路、切断补给,让日军后勤线频频告急。 整个战争期间,日本超过三分之二的兵力被牢牢困在中国,太平洋和东南亚战场的压力因此大大减轻。 可以说,盟军后来能在中途岛、诺曼底集中力量反攻,背后是中国战场用千万人的牺牲换来的战略空间。 这样的付出,本该被世界铭记,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边缘化。 西方的历史书籍里,欧洲战场的坦克与战机占据了太多篇幅,而中国军民在泥泞中跋涉、在废墟中抵抗的身影,常常只换来寥寥数笔。 古特雷斯的表态,恰是对这种失衡的矫正。 他提到中国贡献“极其重要”,不是外交辞令,而是基于史实的判断——看看那些泛黄的档案就知道,日本在中国消耗的兵力和资源,直接影响了其在太平洋战场的部署; 没有中国的持久抵抗,盟军的反攻恐怕要付出更大代价,战争的结局或许会完全不同。 1945年二战结束,世界格局重塑,中国作为主要战胜国跻身联合国创始国,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。 这个席位,不是靠谁的施舍,而是用3500万军民的伤亡、60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换来的。 可即便如此,仍有声音试图淡化中国的作用,甚至散播“抗战靠别人”的谬论。 这些人或许忘了,当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中消耗大批精锐时,当平民在轰炸中守护家园时,他们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着什么叫“坚持”。 古特雷斯强调中国的牺牲,正是对这些被遗忘的坚韧的致敬。 古特雷斯在这个时候重提历史,显然不只是为了回顾过去。 当下的世界并不平静,俄乌冲突、巴以问题让人们再次意识到和平的脆弱。 他强调中国的贡献,其实是在提醒各国:二战的胜利果实来之不易,靠的是合作而非对抗。 当年中国用14年血战证明,一个不那么强大的国家,也能靠意志拖住强敌,为全球战局争取机会。 这种精神,放到今天依然有意义。 中国在二战中的贡献,写在台儿庄的断壁残垣里,写在百团大战的铁路轨道上,写在3500万亡魂的名字中。 古特雷斯的发声,不过是把这些事实重新摆到了世界面前。 或许有人依然不愿正视,但只要淞沪会战的枪声还在历史中回响,只要那些牺牲还被铭记,中国的贡献就永远无法被抹杀。 这不是什么高调的宣言,只是最简单的道理——历史的真相,终究会站在该站的地方。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,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,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讨论,感兴趣的可以点击头像加关注,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,我们下期见。 信源: 原文登载于央视新闻2025年09月06日关于《高端访谈丨专访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》的报道
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,居然当众给世界人民上了一节历史课!九三阅兵前夕,古特雷斯在
一叶知大事
2025-09-06 10:37:02
0
阅读:7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