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美国再乱,也比中国强!”谁都想不到,这句话居然出自我国倾心培养的物理天才尹希之口——他是哈佛大学最年轻的教授,却在接受公费留学时,放弃国籍忘了本,那么他现在过得怎么样呢? 当年,这句话一传回国内,很多人不能理解,一个从小享受国家顶级教育资源的天才,怎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? 尹希后来解释过,他留下是因为美国的科研环境更适合做学术,在那里,如果研究想法够好,通过评审就能很快拿到经费,组建团队,不必陷在无休止的行政流程里,成果透明可查。 相比之下,他觉得国内科研经常被审批、人事关系这些环节拖住,对一个只想埋头研究的人来说,这是一种消耗。 在这样的对比下,他做了许多人想不通的决定——拿到哈佛教授的职位后申请美国绿卡,几年后成为美国公民,这个动作,也让他与中国之间的法律身份彻底割裂。 尹希出生在北京,从小就是别人眼中的学霸,9岁就完成了小学全部课程,12岁参加高考,考进中科大少年班,这是专门挑拔尖学生的班级,学校给他配的都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导师,甚至有院士亲自指导。 他一路顺风顺水,奖学金拿到手软,最终获得公费名额去哈佛读博士,到了哈佛,他更是一路狂飙,23岁就完成博士学位,并直接留校任教,他提出的“多维时空纠缠”理论在物理圈获得国际认可,论文被引用无数次,算得上是真正走到世界顶尖的华人科学家之一。 而就是这样的天才却选择留在了美国,当年国内很多的老师和同学感到失落,和他同时进少年班的人,有不少选择了留在国内,他们没有那么辉煌的头衔,却在实验室里默默坚持,有人在量子计算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,有人撑起高校的骨干研究项目。 相比之下,尹希的道路显得格外刺眼,也让“人才流失”的话题被一次次提起,舆论分成两派,一边批评他忘掉了养育之恩,一边认为他只是在追求理想中的学术环境。 事实上,尹希并不是完全与中国撇清关系。他的美国团队里,依旧有不少华裔科学家,其中一些人是国内人才计划引过去的,他也公开说过,希望能参与中美合作。 但现实是,中美关系持续紧张,科研合作越来越难推进,有的项目干脆只能放弃,让他在美国也遇到了新的障碍。 尹希的经历,已经不只是一个人去留的问题,而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中国科研环境里的缺口,留住顶尖人才,不只是靠情怀和爱国口号,还需要一个真正高效、自由、公正的学术平台。科研需要的不光是钱和设备,更需要制度和文化的配套,如果一个环境足够好,人自然会留下。 尹希的选择刺痛了很多人,但背后的问题值得我们冷静思考,我们要的“强”,不仅是硬件上的领先,也要有让科学家安心工作的软环境。这或许才是更为重要的! 参考信源:科学网 —— 最年轻哈佛华人正教授尹希:我是一个非传统的人
“美国再乱,也比中国强!”谁都想不到,这句话居然出自我国倾心培养的物理天才尹希之
芸霄记史
2025-09-07 09:35:05
0
阅读: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