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日之间的问题,比仇恨严重一万倍,本质上是生存的争夺,几乎没有解决的可能,实际上不是中国不愿意放下仇恨,而是日本不肯停止对中国的侵略。 很多人以为历史的仇怨可以靠时间淡化,但看看今天东海上的钓鱼岛争端,就知道并非如此,日本的巡逻船和中国海警船几次在海面上对峙,而这一片海域背后是渔业资源、航道安全以及油气能源的控制权。 谁能占据这里,谁就在区域博弈中多一份底气,这不是两个国家闹矛盾那么简单,而是关乎谁能在战略上赢得空间。 1894年的甲午战争,中国战败,被迫签下《马关条约》,赔出巨额白银,被割走台湾和辽东半岛,这不是一场单纯的战争失败,而是日本通过扩张攫取资源的第一步。 之后的全面侵华战争更加残酷,南京大屠杀让数十万无辜生命消失,731部队进行的细菌实验触目惊心,日本对东北、华北的大规模掠夺,是为了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求,不是一时冲动,而是长期目标驱动的系统性占领。 战败后的日本在形式上放弃了武力侵略,但它对中国的压制换上了新的方式,南京大屠杀的细节在日本课本里被淡化,有的甚至不提“侵略”二字,靖国神社里供奉着战犯,不少高官依然去参拜。 日本官方这种回避并不是遗忘,而是刻意为未来留下余地,对比之下,德国直面纳粹的罪行,并通过法律和公开道歉赢得了缓和的可能,日本不愿彻底认错,是因为这会让它在战略上失去回旋空间。 美国与日本的同盟关系,将日本推到遏制中国的位置上,美国在日本驻军,频繁进行联合军演,并在经济和技术上与日本联手对中国施压,从钓鱼岛到台海,美国给予的支撑让日本更有勇气在敏感问题上挑衅,这种三角关系,让中日矛盾始终处于被放大的状态。 现实中的竞争更是无处不在,日本在技术领域经常跟随美国限制中国,从半导体设备到高端制造业,都设下壁垒,名义上是市场规则,实质上还是遏制中国发展。 台海问题上,日本不仅用口头支持台湾,还直接参与多国军演,这种做法和百年前的逻辑如出一辙,只是方式不同,但目的依然是限制中国的发展空间。 在这样的局面下,即使中日之间出现合作的表象,也只是阶段性的策略安排,根本矛盾不可能因为握手或道歉就被化解,中国必须明白,真正能保障安全的,不是对方的保证,而是自身足够强大的实力。 从过去一百多年的历史轨迹来看,日本对中国的制约和竞争从未停止,只是方式随时代在变化,面对日本,我们应该不被动,不依赖,不幻想通过感情修复换来和平,因为历史已经反复证明,安全感从来都不是别人施舍的,而是靠自己争取来的。
中日之间的问题,比仇恨严重一万倍,本质上是生存的争夺,几乎没有解决的可能,实际上
芸霄记史
2025-09-07 09:35:11
0
阅读:64
什么昵称好鸭
为了世界的和平安宁,更加为了亚洲永远和平安宁;为了中华民族永远和平,永远安宁,永续发展,昌盛强大;我们要尽早尽快灭绝日本鬼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