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世民登基后大封功臣,给秦琼食邑700户,却转手给了尉迟敬德1300户。就连张公

帝王八卦 2025-09-07 11:53:43

李世民登基后大封功臣,给秦琼食邑700户,却转手给了尉迟敬德1300户。就连张公谨、侯君集,被得到了食邑1000户。 秦琼的仕途历程颇为曲折,最早投身隋朝军队,先后追随过隋将来护儿、齐郡通守张须陀,以及河南道讨捕大使裴仁基。 后来,裴仁基率领部众投降瓦岗军首领李密,秦琼也随之加入瓦岗军阵营。 之后,李密在邙山之战中遭遇惨败,走投无路之下选择投降唐朝,秦琼无奈,只能转而投奔占据洛阳的王世充。但王世充为人阴险狡诈,行事作风与秦琼秉持的侠义之道格格不入,秦琼打从心底里鄙视他。 于是,秦琼暗中联络程咬金等将领,脱离王世充阵营,转而投奔唐军。 从那以后,秦琼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,几乎未尝败绩。无论是击败宋王宋金刚,还是平定郑王王世充,亦或是生擒夏王窦建德、剿灭汉东王刘黑闼,秦琼始终冲锋在前。 尉迟敬德早年是割据势力刘武周的部下,后来在战场上被李世民击败,最终选择归降。之后,尉迟敬德追随李世民身上,一直是忠心耿耿。 从这一点来看,秦琼与尉迟敬德在 “秦王集团” 中的定位存在差异。 秦琼最初是投奔李渊,之后才被李渊调拨给李世民,严格来说,在秦王府中,秦琼更像是一位 “客卿将领”,与李世民之间隔着一层间接的隶属关系;而尉迟敬德是直接投奔李世民,让李世民对他多了一份天然的信任,始终把他当作自己人看待。 论及在战场上的表现,秦琼的勇猛传遍四方。 比如在征讨王世充的战役中,秦琼担任先锋大将,率领部队一路势如破竹。 在虎牢关决战中,夏王窦建德亲自率领十万大军前来驰援王世充,唐军面临着巨大的压力。 关键时刻,秦琼与程咬金等将领跟随李世民,率领三千五百名骑兵突袭窦建德的后军,夏军土崩瓦解,唐军不取得了决定性胜利,活捉了窦建德。 这场大战后,秦琼因功被封为翼国公,还得到了百斤黄金、七千段绢帛的丰厚赏赐。 尉迟敬德的战功不如秦琼,但他有一个“加分项”,那就是三次救过李世民。 洛阳之战中,王世充派兵发动突袭,麾下大将单雄信率领骑兵冲锋,眼看就要冲到李世民身边,这千钧一发之际,尉迟敬德手持长枪策马冲出,将单雄信击伤后,接应李世民离开。 第二次是在剿灭刘黑闼之战中,李世民有次陷入苦战,是尉迟敬德护送着杀出重围。 第三次则是 在玄武门之变中,李世民追杀李元吉时不小心从马上摔落,李元吉趁机反扑,李世民一时间难以抵挡。危急时刻,尉迟敬德及时赶到,拉开弓弦一箭射死李元吉。 这三次救命之恩,让李世民对尉迟敬德的信任毫无保留,李世民曾坦言只要有尉迟敬德在身边,即便面对再多的强敌,也能感到安心。 玄武门之变,尉迟敬德全程深度参与,早在事变发生之前,他就多次劝说李世民尽早下定决心,除掉李建成与李元吉;事变发生当天,他冲锋陷阵,射杀李元吉之后,还提着李建成与李元吉的首级,震慑住了前来反扑的东宫和齐王府士兵;之后,他又奉命前往宫中安抚李渊,名义上是 “保护” 李渊,实际上是控制住李渊的行动,还趁机请求李渊颁布圣旨,稳定军心。 反观秦琼,在玄武门之变中的表现却显得十分低调,也就是选择了中立 。 也有说法称,秦琼其实参与了玄武门之变,但由于在外围,并无多大功绩。 无论事情的真相如何,从最终的封赏结果来看,尉迟敬德与长孙无忌被评为一等功臣,各自获得了万匹绢帛的赏赐,齐王府的所有财物、器物以及府邸,也全都赏赐给了尉迟敬德。 此外,尉迟敬德还被封为吴国公,食邑达到一千三百户,官阶更是升至从一品,地位显赫到了极点。 而秦琼,在李渊时期就已经是上柱国、翼国公,可到了贞观元年重新核定功臣食邑的时候,他的食邑却只有七百户,与尉迟敬德的一千三百户相比,差距非常明显。 玄武门之变以后,秦琼逐渐从朝堂之上淡出。他常常以生病为由闭门修养,还对外宣称,自己一生征战沙场,经历了大小二百多战,身上多处受伤,如今身体已经不堪重负。 秦琼这一 “病”,就病了十二年。在这十二年里,史料中几乎找不到李世民前往秦琼府邸探视,或者派人给秦琼送医送药的记载。 反观同样生病的李靖与尉迟敬德,李世民是视察派人探望,更是有数次亲自前往。 这种鲜明的对比,足以看出李世民与秦琼之间的关系,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,曾经一同出生入死的君臣,如今却渐渐疏远。 贞观十二年,秦琼病逝。唐太宗李世民追赠他为徐州都督,允许他陪葬昭陵;贞观十三年,又将他改封为胡国公;贞观十七年,秦琼与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位功臣一同被列入凌烟阁,享受后世的供奉。 尽管秦琼最终获得了极高的荣誉,但不可否认的是,在李世民登基后的那段日子里,他的境遇远不如尉迟敬德等人风光。

0 阅读:100

猜你喜欢

帝王八卦

帝王八卦

皇帝们的私生活揭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