俄罗斯为啥不用苏57?这么说吧,俄罗斯不敢用苏57,因为韩国卡住了它的脖子。别看

古今知夏 2025-09-08 09:41:41

俄罗斯为啥不用苏57?这么说吧,俄罗斯不敢用苏57,因为韩国卡住了它的脖子。别看苏57是毛子产的,但他们数量也不多,属于坏一架少一架,想再造出来新的是很困难的,这种看起来华而不实的战机,万一被打下来了,那还不得哭晕。 先说说苏 - 57 的 “家底” 有多薄。你以为俄罗斯能像美国造 F-35 那样,批量生产苏 - 57?差远了。负责造苏 - 57 的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,到 2024 年底总共就交了 10 架货,连个标准飞行中队最少 12 架都凑不齐。 为啥造得这么慢?跟韩国半毛钱关系没有 — 苏 - 57 的核心部件,从 AL-41F-1 发动机到 N036 有源相控阵雷达,全是俄罗斯自己造的。 真正拖后腿的,是苏联解体后断了的工业链:生产机身复合材料的工厂,还在用上世纪 80 年代的老设备,做 10 块材料能合格 6 块就不错了;航电系统里的芯片倒是国产化了,但技术比西方落后两代,个头大得占地方,连机身里的油箱都得给它让位置。 这种情况下,苏 - 57 根本经不起损耗。 俄乌冲突打至今,俄军已经损失了 70 多架固定翼战机,里面大多是苏 - 25、苏 - 34 这类 “量产货”— 这些飞机坏了,工厂里有现成零件,半个月就能修好一架。 可苏 - 57 不一样,要是真在战场上被打下来一架,工厂得加班加点干 18 个月才能补上新的。你想,就 10 架的家底,打坏一架少一架,俄军能轻易把它派去前线冒险吗?不是怕 “哭晕”,是真 “赔不起”。 再看俄乌战场的情况,苏 - 57 就算上去了,也未必能发挥用处。 乌军的防空系统,说穿了就是 “分层凑数”:低空靠士兵扛着 “毒刺”“星光” 导弹打游击,中高空靠西方给的 “爱国者 - 2”“IRIS-T” 撑场面,但这些装备稀稀拉拉的,根本没形成全覆盖的防空网。 俄军现在最需要的,是能 “快速响应、稳定干活” 的战机 — 苏 - 35S 就正好顶得上。 这款四代半战机,雷达能看到 400 公里外的目标,一次能挂 8 吨弹药,在赫尔松、扎波罗热的战场上,经常追着乌军无人机打,故障率低到几乎不用回厂修。 反观苏 - 57,它的优势是隐身和超音速巡航,可这些本事在当前战场根本用不上。 对付乌军的单兵防空导弹,隐身再厉害,低空飞行时也会被肉眼看见;要执行对地打击,苏 - 57 的内置弹舱只能装 4 吨弹药,还没苏 - 34 的 1/3 多,打起来效率差远了。 简单说,苏 - 57 就像拿着一把狙击枪去打巷战,不是枪不好,是场合不对 — 俄军犯不着把 “好钢” 用在 “废刀刃” 上。 更关键的是,苏 - 57 的真正用处,从来就不是 “上前线打架”,而是 “吓唬北约”。 自 2022 年起,俄军好几次把苏 - 57 派去波罗的海、黑海,专门跟北约的 F-35 “面对面”。2023 年 6 月那次,苏 - 57 在波罗的海上空,用电子战系统干扰了 F-35 的雷达,把对方逼得提前掉头跑了 —— 这就是苏 - 57 的战略价值:让北约知道,俄罗斯手里有能跟五代机抗衡的家伙,别想着随便插手俄乌冲突。 要是把苏 - 57 扔到俄乌战场,麻烦就大了。 苏 - 57 身上的隐身涂层,用的是纳米级材料,配方是俄罗斯航空工业的 “压箱底机密”— 万一被乌军打下来,残骸被西方拿去研究,俄罗斯未来十年的空中威慑力都得打折扣。比起在俄乌战场赚点 “小便宜”,保住苏 - 57 的 “技术神秘感”,显然更重要。 所以说,俄军不怎么用苏 - 57,既不是 “不敢”,也不是 “被卡脖子”,而是把账算得明明白白:手里就这么几架,造得慢、赔不起; 战场用不上它的优势,派去了也白费;它的真正价值是威慑北约,不是去前线消耗;跟无人机还没配合好,单独上战场太冒险。 等以后俄罗斯把苏 - 57 的生产线理顺了,跟无人机的协同练熟了,这款五代机才会真正 “露真容”。现在的 “低调”,不过是俄军在有限资源里,选了个最稳妥的办法而已。

0 阅读:1249

猜你喜欢

古今知夏

古今知夏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