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运动那阵子中,普通人的表现有时候其实是挺“有意思的”。比如斗地主、忆苦思甜那些

阿岔侃历史 2025-09-08 10:40:37

在运动那阵子中,普通人的表现有时候其实是挺“有意思的”。比如斗地主、忆苦思甜那些年,在农村,对很多人来说,一开始还有点严肃。但到了后来,特别是六七十年代那阵子,那还真的就是一种表演性极强的娱乐活动。 因为这种时候那一定是要开大会的,要搭舞台的。开大会,大人自然就不需要下地干活,学生也不用再上课。不论是当观众,还是搞组织,搞配合……大家也都很自愿,很积极,也很高兴。 按理说,做观众是最舒服的。自己带一个小凳子,到会场指定的位置坐下来,除了需要配合喊几句口号之外,大部分时间跟身边的唠嗑就行。但小学生和一些年轻人似乎更喜欢上台去“表演”。 最累的是“被批斗”的地主和要在台子上发言控诉批判的。因为要在台子上站着——地主要挂着牌子,还要弯着腰。而发言的主角也是要站着的,还要有表情动作之类的“要求”。而这些,是要提前给准备好的。特别是忆苦思甜的,都是长工出身,也都没有文化,没有表演的经验。所以,需要有人反复地“教”。 村里只有一个像样的地主。所以每一次都是要保证他能全程安然无恙的,不然,后边如果要在搞这个,就麻烦了。 在我的印象中,这个地主每一次参加这种活动,都是要先吃点东西,喝点酒的,临上台前还要人领着上一遍厕所。胸前的牌子是他自家制作的,上边的字儿也是他自己找人写的,每一次他都要让人在他的名字上打上一个大×。甚至通知他的人说这一次不需要,他还是坚持说,要,要。 台下看的,有时候还有人喊着,三爷,今儿感觉怎么样? 两个多次上台的“长工”也挺有意思。有时候讲着讲着,还要来一句“三爷,不行咱歇一会儿”。 这一切,也许是那里的人都思想觉悟不高吧。也许是以苦为乐……吧。 那个地主两个儿子,一个抗战战死,一个是地下党员。地主自己没读过书,是典型的的守财奴。自己是一分钱都舍不得花。但是他真的家产很大。

0 阅读:51
阿岔侃历史

阿岔侃历史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