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!广西,一老人收到孙子的小升初档案袋后,他寻思着应该是孙子在网上买的学习资料之类的,看着就是个普通的牛皮纸袋,也没多想就顺手给撕开了。结果从里面掉出来几张盖着红印的表格,老人当时就有点懵,感觉这东西好像不是一般的快递。 他自己不怎么认识字,就拿着这几张纸去找隔壁邻居家的年轻人帮忙看看。邻居一看到档案袋上“学籍档案”那几个字,立马就说这东西是绝对不能自己拆的。老人起初还觉得没什么,寻思着用胶水再给它粘回去不就行了,看起来跟原来差不多。 邻居也拿不准主意,怕万一粘回去也不合规矩,耽误了孩子上学的事,就拍了张照片发到本地一个生活群里,问问大家这种情况到底该怎么处理。没想到这事儿很快就传开了,还有一些做本地新闻的人注意到了,直接打电话去问了当地的教育部门。 教育局那边的人回应得还挺快的,解释说这个档案袋只要是被个人拆开过,里面的东西就等于作废了,因为没法保证材料的真实性了。他们还补充说,幸好这只是小升初的档案,要是高考档案被拆了,那事情就真的麻烦了,很可能会影响到孩子最后上大学。 孩子的爸妈本来在外地工作,一听到这个消息也急急忙忙请假赶了回来。当天下午,一家人就带着那个被撕坏的档案袋先去了学校,学校老师给开了一张情况说明,然后他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县城的教育局,排着队等着工作人员重新审核和盖章。 整个流程走下来,前前后后折腾了差不多有大半天的时间。等到那个档案袋总算被重新封上、盖好专门的骑缝章时,天都已经快黑了。虽然事情最后是顺利解决了,但这一家人也是被搞得身心俱疲,主要是心里特别不踏实。 说到底,这事儿的起因其实也挺简单的。在老人的生活经验里,这种牛皮纸袋子除了是快递,也想不出是别的东西了。他一辈子基本都在村里,压根就没接触过“档案”这种听起来很正式的东西,自然也不知道这薄薄一层纸的分量。 孙子刚从小学毕业,估计老师在学校交代的时候,他也没太当回事,拿回家就随手往桌上一放,更没想着跟爷爷特地嘱咐一句“这个不能拆”。孩子可能觉得这是个常识,但对于文化程度不高的老人来说,这完全算是一个知识盲区了,挺多网友也在说,这种事在他们老家也很有可能发生。 事情被发到网上之后,倒是没看到有几个人去指责那个老人。很多人都表示理解,说别说是档案袋了,现在好多老人连去医院看病用的自助挂号机都搞不明白。还有人分享说,他爸爸曾经就把他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当成没用的广告,差点跟废纸一起卖掉了,后来全家一起去废品站翻了好半天。 这种事好像也反映了一个挺普遍的现象,就是很多我们这代人已经习以为常的规则和流程,对于老一辈人来说是完全陌生的。他们并不是不聪明,只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,很多新东西确实没人一步步教过他们,而作为子女也常常会忽略掉这些细节上的沟通。 所以以后家里要是收到什么重要文件,尤其是一些看起来普普通通、容易引起误会的信封或者袋子,最好还是跟家里的长辈多交代一句。可能就是简单的一句“这个不是快递,千万别动”,就能省去后面好几个小时来回跑腿的麻烦。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生活里这种需要“特别说明”的事情好像越来越多了。
很多年不见的初中同学一上来就命令我
【1评论】【1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