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卖给谁都不准卖给中国!”蒙古把最大的铜矿卖给澳大利亚,还在合同里加了个不准转卖给中国的条款,明明中国离得近,运输成本低又是最大买家,蒙古却为了讨好西方宁愿舍近求远,这种操作等于自己断了自己的财路。 一个距离中国边境仅80公里的超级铜矿,储量足够占据蒙古国GDP三分之一的金矿银矿,却被蒙古政府硬生生卖给了万里之外的澳大利亚公司,还特意在合同里写明”禁止转售给中国”。这到底是怎样的迷之操作? 奥尉陶勒盖金铜矿位于蒙古国南戈壁省,距离中国边界不足100公里,初步探明铜储量为3110万吨、黄金储量为1328吨、白银储量为7600吨。这么一座超级宝库,按常理来说,卖给近邻中国是最划算的买卖。运输成本低不说,中国还是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,需求量巨大,简直是天作之合。 可是蒙古国政府偏偏不走寻常路。2008年,蒙古国做出了一个震惊世界矿业界的决定:将奥尤陶勒盖这座全球第六大铜矿卖给澳大利亚力拓集团,并在交易条款中明令禁止”所有铜精矿不得直接或间接销往中国”。这个决定背后的逻辑,用蒙古国的话说,就是要搞”第三邻国”政策,摆脱对中俄两大邻国的依赖。 听起来挺有道理的,谁不想多元化嘛。但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。这个决定带来的后果,简直可以用”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”来形容。 首先说运输成本。铜矿距离中国边境仅80公里,用卡车拉过去,或者修个铁路,成本低得不要不要的。可是现在要运到澳大利亚,再转运到其他地方,运输距离一下子增加了好几倍。这增加的运输费用,最终还不是要摊到蒙古国头上? 更要命的是项目成本失控。原本说好50亿美元左右就能覆盖前期开采投入,但从2010年以来,澳大利亚力拓集团在这个铜金矿里面投入了110多亿美元,超出预计成本1倍还多。力拓表示,项目总成本估算为70.6亿美元,比2015年的原始估算高出近18亿美元。 这些超支的钱谁来承担?分摊到蒙古国政府手上的,也有40亿美元以上。理论上,在奥尤陶勒盖铜金矿开采出来的铜、金、银等金属,没有赚到110亿美元之前,蒙古国就拿不到收益。换句话说,蒙古国现在是在给力拓打工,而且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本。 更搞笑的是,虽然合同里写着不能卖给中国,但实际操作中,这个项目处处离不开中国。开矿得用电,蒙古国电力不足,力拓集团就想从中国购入电力资源,距离中国不过100公里,拉一根电线的问题。内蒙古电力集团一直在给这个矿供电,双方还续签了协议。一边说不让卖铜给中国,一边又要用中国的电,这操作也是够矛盾的。 技术设备也离不开中国。在矿卡试点项目中,力拓使用的换电技术和设备都来自中国。这就形成了一个很尴尬的局面:名义上拒绝中国,实际上处处依赖中国。 从经济数据来看,这个决定的后果更加明显。2019年这矿的营收才11.7亿美元,远低于预期目标。要知道,预计该项目生产的铜和黄金的价值将占蒙古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0%到40%,但实际情况差得老远。 而且蒙古政府和力拓集团因为分红、税收的问题一直在扯皮。项目多次停工,严重影响开发进度。直到2022年1月,力拓集团和蒙古国政府才达成协议,结束了围绕奥尤陶勒盖铜金矿项目69.25亿美元扩建项目的长期争端。这一折腾就是十几年,期间的损失谁来算? 如果当初把这个矿卖给中国企业会怎样?中国企业技术实力强,资金充足,而且地理位置近,运输方便。更重要的是,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市场,需求稳定。这些优势加起来,蒙古国的收益肯定比现在要高得多。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,该矿可开采50年,在2028年实现满负荷运行时,将成为世界第三大铜矿。这么好的资源,这么长的开采期,蒙古国本来可以躺着赚钱的,现在却搞成了这样。 说到底,蒙古国这个决定就是政治考量超过了经济理性。为了所谓的”第三邻国”政策,为了讨好西方,结果把自己的财路给断了。现在回头看,这个教训的代价实在太大了。地理位置是改变不了的,邻居还是那个邻居,经济规律也不会因为政治意愿而改变。 十几年过去了,蒙古国这个”舍近求远”的决定带来的损失已经摆在台面上。你觉得蒙古国当初的选择到底值不值?如果是你来决策,会怎么平衡政治考量和经济利益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。
避而不见!这应该威廉对哈里,最大的“提醒了”!哈里回英国,这事可是闹得全球皆知
【2评论】【1点赞】
。。
请问他怎么运出去
shaodc
真会造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