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,钱学森96岁大寿之际,寿宴现场高朋满座,忽然,钱学森看到角落中正坐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,他来到老人跟前,带着有些颤抖的声音问道:“你还好吗?你有几个孩子?”谁知,老太太的回答竟让他当场泪流满面。
九十六岁的钱学森拄着拐杖站在寿宴大厅,满堂宾客的祝福声里,他的目光穿过人群落在角落。
那位满头银丝的老太太安静地坐在藤椅上,膝盖上摊着本泛黄的相册。
钱学森的手杖在地毯上敲出细碎声响,他停在老人面前时,喉头滚动了好几下才问出那句:"您.....还好吗?"
老太太抬起头,脸上的皱纹像揉皱的宣纸舒展开来。
她叫李佩,身上穿着三十年前的藏青布褂,衣襟别着朵褪色的绢花。
这个笑容背后藏着半世纪的风雨,得从西南边陲的学堂说起。
1937年北平沦陷那年,北京大学经济系的玻璃窗被炮火震得粉碎。
二十岁的李佩抱着课本站在废墟里,耳边是同学搀扶伤员时的呼喊。
这个文弱的姑娘没跟着逃难的人群往南,反而拉起袖子加入了空袭救护队。
昆明城头的警报声里,她学会了在瓦砾堆里扒出幸存者,用绷带扎紧汩汩冒血的伤口。
就是在弥漫着消毒水味的临时医院,她遇见了那个总带着计算草稿纸的物理系助教。
郭永怀当时在西南联大领着微薄的薪水,眼镜腿上缠着胶布,衬衫口袋里永远揣着半块没吃完的馒头。
两人在防空洞里讨论过相对论,在油灯下争论过费米实验室的新发现。
1947年李佩拿到康奈尔大学录取通知那天,郭永怀把攒了五年的银元换成船票,在甲板上搓着手说:"我应聘了那边的教职。"
大洋彼岸的十年光阴像镀了层金粉。
郭永怀在空气动力学领域崭露头角,李佩在异国校园里种下梧桐树。
1956年钱学森亲自登门那天,夫妻俩刚给女儿过完三岁生日。
打包行李时,李佩把新买的羊毛大衣塞进行李箱,郭永怀却悄悄换成两大箱研究资料。
回国轮船在太平洋上漂了三十七天。
李佩抱着晕船的女儿站在甲板上,看见丈夫把装着机密文件的公文包拴在腰带上睡觉。
中关村的小楼刚刷好白灰墙,郭永怀就钻进沙漠深处的试验场,李佩推辞了外事局长的职位,蹲在工地和泥瓦匠商量怎么盖教学楼。
1968年冬天那通电话成了永远的遗憾。
郭永怀在西北基地说了句"明天到家",通讯器里传来呼呼的风声。
第二天保卫干部送来的遗物里,有块表面融化的怀表,金属壳上还留着人体组织的残痕。
李佩把表链缠在手腕上,转身继续批改学生作业,只是从此家里多了扇永远敞着的门。
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校园时,李佩翻出压在箱底的英文教案。
她骑着二八自行车穿行在北京胡同,把打成右派的老教授一个个请回讲台。
外语系缺教材,她趴在缝纫机台板上编写课文,油墨沾得满手都是。
等女儿从插队的地方考回北京,李佩的教案已经在全国高校印了第七版。
命运似乎总爱跟这位老人开玩笑。
1996年深秋,病床上的女儿握着母亲的手渐渐冰凉。
那天下午李佩照常站在讲台上,只是时不时要清清沙哑的嗓子。
后来邻居发现,她总在夜深人静时擦拭女儿的钢琴,琴盖上摆着三个茶杯。
钱学森问出那句话时,李佩正在看相册里泛黄的结婚照。
照片上的新郎穿着借来的西装,新娘鬓角别着野花。
她答了句"还好",抬手把滑落的披肩往上拉了拉。
寿宴结束后,九十岁的老人慢慢走回中关村的老楼,玄关处两双布鞋还是当年的位置。
2008年汶川地震后,李佩把存折交给红十字会。
工作人员数着六后面的五个零直揉眼睛,老人已经拄着拐杖走远了。
2017年冬天,百岁老人安详离世的消息传开时,中关村的梧桐树正在寒风中簌簌落叶。
如今抬头望星空,"郭永怀星"和"李佩星"每隔七十六年就会相遇。
地面上那栋爬满爬山虎的老楼里,钢琴罩布一尘不染,写字台上摊着本没合上的《空气动力学原理》,书页间夹着朵风干的野菊花。
对此您怎么看呢?
金四幸
国家之幸[玫瑰][玫瑰]
夏天到了容易冷
国之栋梁!民族英雄!
用户39xxx39
李佩先生千古! 国家的栋梁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