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一个好好的孩子绑走,不撕票,不灭口。往他脑子里打一针,三个月后再原封不动地给你送回来。他们说,这才是对一个警察家庭,最好的报复。 当主持人陈铭在节目中首次公开提及的家族伤痛时,无数人听的泪流满面.... 陈铭的父亲当年是一名刑警,因为侦破了一起涉及黑社会的大案子,全家都因此被盯上。 那时候,1979年出生的哥哥成了报复的对象。 那天放学后,他背着书包正往家里走,还没到家门口,就被几名陌生男子强行拽走。那一刻街上人来人往,可谁也没想到那是一次蓄谋已久的绑架。 消息传到家里,母亲几乎当场晕倒,之后整天守在窗边,盼着能突然看到孩子走回来。 夜里一听见外面有动静,她就猛地推开门跑出去。父亲则白天黑夜泡在单位里,疯狂查线索,但越查,心里越是沉重——他心里清楚,是自己的工作把家人推上了危险的边缘。 整整三个月,家里像是被乌云笼罩,没人敢在饭桌上多说一句话。母亲人瘦了一圈,头发几乎一夜之间变白,父亲的脾气急躁起来,常常一个人抽烟到天亮。 直到有一天,转机出现了。 一名正在路口执勤的交警注意到一个男人牵着个小孩。 那孩子衣服脏兮兮的,脚步虚浮,走起路来一晃一晃,眼神空空的,和正常孩子完全不一样。 交警心里立刻咯噔一下,拿之前的失踪通报比对,越看越像——这孩子就是陈警官失踪的儿子。 等他想上前确认时,那男人忽然警觉,猛地把孩子甩开,钻进人群不见了踪影。孩子跌倒在地,吓得直发抖。就这样,哥哥被找回来了。 一家人刚开始是喜极而泣,母亲抱着孩子哭得说不出话,父亲也忍不住红了眼眶。 但很快,现实像一记重锤砸下来——孩子的眼神始终涣散,不认人,也不会开口喊爸妈。 医院检查的结果更是让人绝望:哥哥在被关押期间,遭人注射过不明药物,脑部严重受损,智力水平再也无法恢复,只停留在一岁半左右。 从那以后,他再也没能过上正常的人生。 吃饭要人一口一口喂,出门要人牵着手,简单的话语也学不会。父母几十年来几乎没有喊过苦。 陈铭常说,哥哥其实比自己长得更好看,眉眼清秀,气质也好。如果没有那场意外,可能会和自己一样健健康康地长大,说话利落,甚至比自己更优秀。 可惜,这一切都停留在了“如果”。 一家人心里都明白,他们失去的不仅是一个正常的儿子,更是那个“本来该有的未来”。 陈铭哥哥的遭遇,并不是个例。 类似的危险,其实一直笼罩在很多警察家庭的头上。 广东民警黎伟标当年在街头制止一名持刀歹徒伤人时,身中数刀,当场牺牲。他走的时候才三十多岁,家里留下一个三岁的小女儿。孩子还没来得及记住父亲的模样,就失去了依靠。黎伟标的妻子至今还记得,女儿晚上常常哭着要找爸爸,她只能抱着孩子,哄着说“爸爸去上班了,还没回来”。 对很多警察家庭来说,威胁并不是遥远的事。有人家里收过恐吓信,字迹潦草,却写得清清楚楚:“要你家小心点”。有的警察家,半夜听见门口传来剧烈的敲打声和玻璃碎裂声,是黑社会分子来砸门示威。屋里人心惊胆战,孩子吓得不敢出声,大人只能强装镇定。 缉毒警察的家庭更是如此。他们的孩子从小就被父母反复叮嘱:“爸爸是警察这件事,不能跟别人说。”别人问起时,只能回答“爸爸在外地工作”“爸爸很忙,很少回家”。在学校里,同学们玩得正热闹,可一旦有陌生人走近,这些孩子总会下意识地紧张,甚至退到人群里去。对他们来说,这样的警惕不是父母多想,而是自我保护的一部分。 久而久之,这些孩子学会了比同龄人更早地懂事:不随便透露家庭情况,不乱交朋友,不单独外出。他们的童年里,多了一层别人无法理解的约束与隐忍。
2016年,北京一女子为77岁父亲聘请了男保姆。某日回娘家探望时,邻居透露你家在
【1评论】【1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