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肥:“大枢纽”撬动“大发展”

金台资讯 2025-09-10 10:51:39

编者按:

交通是兴国之要、强国之基。条条通途不仅连接山川湖海,更串联起发展的机遇与民生的温度,为区域经济注入强劲动力,为美好生活铺就幸福底色。

近日,交通强国第二批试点项目“提升合肥综合交通枢纽辐射能力”通过交通运输部验收。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,合肥辐射能级显著提升,枢纽经济、枢纽产业形成规模效应,枢纽一体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,综合交通枢纽集疏运体系更加完善。

即日起,人民网安徽频道联合合肥市交通运输局等试点单位推出“纵横捭‘合’,‘肥’跃新城”栏目,聚焦合肥市建设“安全、便捷、高效、绿色、经济、包容、韧性”可持续交通体系,展现其实现“人享其行、物畅其流”的创新实践与丰硕成果。

铁流奔腾,航线密布,千帆竞发。在合肥这片创新热土,一场以交通为脉的“经济跃迁”正时时上演。

8月初,合肥新桥机场,一辆国产纯电新能源汽车搭乘中亚航空公司C67616航班从合肥起飞,前往以色列特拉维夫。这是该机场今年首次以空运方式完成新能源汽车整车带电出口业务。

近日,合肥南站,赶在暑期末尾,合肥的任先生一家人乘坐合福高铁去福建旅游,完全没有舟车劳顿之苦。“上午上车,中午就能抵达,太快了!”

而在合肥派河港口,作为江淮运河上首座集装箱码头,一艘艘装载新能源汽车的滚装船从港口出发,驶入长江,再抵上海,运往世界各地。

交通强则城市兴。“提升合肥综合交通枢纽辐射能力”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获交通运输部批复。合肥以“强枢纽、畅路网、优服务、促融合”为主线,从航空到铁路、从公路到水运、从智慧交通到低空经济,一幅立体化、智能化的交通图景加速铺展,为城市能级跃升注入强劲动能。

枢纽能级跃升,从“区域节点”到“国际门户”

在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改扩建工地,塔吊如林、机械轰鸣,这座集民航、城铁、地铁和公路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正拔节生长。地下三层的城际铁路与综合交通中心将形成立体换乘矩阵,国际货运航线网络已覆盖亚欧美地区。

今年5月23日,中国货运航空的一架波音777全货机从合肥新桥机场腾空而起,直飞比利时列日机场,标志着今年安徽省首条洲际货运航线正式开通。这座定位为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的机场,正以“加速度”兑现国家战略:2024年货邮吞吐量突破12万吨,国际航线本地货占比超60%,京东方等30余家重点企业的“安徽造”产品通过国际全货机航线直抵欧美亚。

合肥“两环十八射多联”高速公路网布局加速形成。合肥市交通运输局供图

水陆通道建设同样高歌猛进:合肥港派河国际综合物流园建成投用,江淮运河首座集装箱码头开通,年吞吐量突破百万标箱;合肥“大外环”高速公路建设按下“快进键”,“两环十八射多联”高速公路网布局加速形成;合新高铁、合肥西站等重大项目稳步推进,中欧班列(合肥)已开行直达20个国家,覆盖170个国际节点城市。

作为全国19个综合铁路枢纽之一,合肥“米”字形高铁网持续完善。2024年,铁路发送旅客超1.1亿人次,中欧班列开行909列,7.45万标箱“皖货”直抵欧亚。目前合肥高铁直达23个省会城市,3小时可抵长三角主要城市,高铁“当日达”圈覆盖大半个中国。

创新业态涌现,从“交通走廊”到“经济走廊”

随着枢纽能级的提升,合肥交通不再是单纯的通道,而是催生新业态、赋能产业升级的经济走廊。

在合肥千米低空,一场前所未有的新场景正在上演:无人机外卖穿梭于城市之间,血液运输的“空中生命通道”成为常态。这里已开通无人机医疗物资配送、轨道巡检、景区外卖配送等120多条航线,年飞行近2万架次。根据专项试点方案,合肥市正构建低空经济“三网一中心二平台”架构,未来三年还将在5个人流量爆棚的区域建设“3分钟飞行圈”。

满载物资的船舶在航道上有序航行。合肥市交通运输局供图

水运领域创新同样精彩。在安徽合肥港派河港区,蓝白涂装的汽车滚装船“航通01”满载330辆国产汽车鸣笛启航,沿江淮运河经合裕航道入长江,最后发向海外。这种“量身定制”的滚装船船型,开辟了合肥新能源汽车水运新通道。随着5艘滚装船舶全部投入运行,合肥-上海汽车滚装航线将达到一周五班运营,可实现单边年运载量6万辆。

江淮运河的全线通航,让合肥港战略地位迎来历史性跃升。这条与京杭大运河平行的南北水运新动脉,让合肥港服务范围北延至河南,南抵长江,航程缩短600公里。2024年,合肥港吞吐量突破5400万吨,50万标箱货物通过17条内外贸航线“水水中转”出海。

民生服务提质,从“走得了”到“走得好”

交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人民。合肥市已成功创建为全国首批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市域突出单位,全市1.8万公里农村公路宛如毛细血管进村入户、连通城乡,激活一个个村庄,织就乡村振兴网。

城市公共交通同样日新月异。2024年底,合肥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开通,全省首条全自动驾驶线路亮相。至此,合肥轨道运营总里程达232公里,总客流已突破23亿人次。“从肥西到肥东,跨城通勤只需1小时!”市民王女士感叹。

“站点巴士”让城市间出行更便捷。合肥市交通运输局供图

根据最新规划,到2035年合肥将建成18条城市轨道和5条市域线,总长近千公里。合肥正推动“轨道-公交-慢行”三网融合,加快推进设施、线网、服务融合举措落地,打造高效衔接、快捷舒适的出行服务体系。目前,市区246条公交线路与轨道站点实现接驳,75%的轨道站点50米内设有公交站。同时,加快推广应用“站点巴士”“一站多点”等服务模式,推进长三角交通领域“一码通行”,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。

每一条道路都是发展的轨迹,每一个枢纽都是开放的窗口,每一次抵达都是新的起点。

未来,合肥还将加快建设合新高铁、北沿江高铁等重大工程,推进新桥机场二期建设,打造江淮联运中心,构建“轨道上的合肥”。

合肥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表示:“我们将以建设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为目标,加快构建安全、便捷、高效、绿色、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,为合肥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。”

交通强,则城市兴。这座创新之城,正以交通为笔,绘就城市发展新画卷。

0 阅读:6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