索菲亚教堂及其它 昨天参观了龙江省博物馆,后来又去了索菲亚教堂,今早沿着中山路

绮闲言 2025-09-10 11:45:10

索菲亚教堂及其它 昨天参观了龙江省博物馆,后来又去了索菲亚教堂,今早沿着中山路溜达一圈。 在博物馆里,从一楼开始,到二楼走了半响,看了很多图片,还有少量的“实物”展览,当然也有雕塑的情景再现。 一楼开始不完全对,只是在楼道处看到了异域的玻璃窗。不规则的窗框,以及暗红色,至少国内我没有见过,这只能理解为影响了。 参看图片,或者说照片,深深感觉,这哈尔滨受俄罗斯人的影响特别深。中东铁路,马家沟,中央大街,甚至索菲亚教堂,都是俄罗斯人的大作。 不过,从时间上推断,这与苏联无关,都是沙皇俄罗斯时代的事,特别是苏联成立后,有大量的白俄“逃难”来到哈尔滨。 这些“逃难”的白俄,有资金,也有能力,或许他们将哈尔滨当做自己的“终身落脚点”来建设吧。 从哈尔滨博物馆的展品来看,根本看不到一点日本的痕迹。或许是我太匆匆,或许是哈尔滨日本人没兴趣,或许其它因素吧。 但是,俄罗斯人就不同了。以索菲亚教堂为例,1907年初始为木结构,沙俄建的随军东正教堂。1932年改成砖混结构的,成了远东规模较大的教堂。 最典型的特征是巨型洋葱头穹顶,以及上面高耸的十字架。文字我有点无法准确描述,有且只有照片才能真实展现索菲亚教堂的魅力。 另外,曾经看悬疑小说,有过神秘强大的东北马家一说。而在中山路溜达的时候,发现的马家沟吸引了我。 一条东西走向的河流,沿着河边的木制栈桥,我向上游走去。途中,我查了查东北马家,意外的是这又与俄罗斯人有关。 据说,最早当地人搭建的简易房称为马家沟,而俄罗斯人来了之后,修建中东铁路,用俄语称呼,音译为“马家沟”。这一称呼沿用至今。 走的有点远,只好打车。路上,出租车司机很自豪的告诉我,应该去红军纪念碑看看。前几天,普京来的时候,到哪专门献花。 专门献花,不敢置喙。我只能感慨的告诉司机,如今与俄罗斯全面免签了,你们龙江该大发展了吧。呵呵!

0 阅读:3
绮闲言

绮闲言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