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80年,曹德旺给妻子写信说:“我喜欢上别人了,我们离婚吧!”让他意外的是,妻

历史不陌生 2025-09-11 07:25:08

1980年,曹德旺给妻子写信说:“我喜欢上别人了,我们离婚吧!”让他意外的是,妻子没哭没闹,只几句话,就让曹德旺回心转意,还把所有财产交给了她……… 1968年,22岁的曹德旺经家里安排,和来自农村的陈凤英结婚,婚前甚至没见过面。 陈凤英没读过书,不识字,嫁进来后就开始照顾婆婆、带孩子、打理家务。 那时家里穷得叮当响,她连嫁妆都卖掉来支持丈夫做生意,从未抱怨过。 而曹德旺的少年时代,更是一段辛苦的日子。 1946年,他出生在上海,家里原本殷实,父亲还是永安百货的股东之一。 可命运突然反转,1948年举家返乡途中遭遇风暴,财产全沉入海底,从此跌入贫困。 少年曹德旺在土墙房里长大,每天拾柴火帮忙。 9岁才有学上,却常常只能喝一碗稀粥度过中午。 14岁辍学,跟着父亲进烟丝,扛着几十斤的货沿街叫卖。 后来骑着自行车贩水果,汗水浸透衣裳,只为撑起一家人的口粮。 进入七十年代,曹德旺开始小本经商,贩白木耳,跑火车去江西卖,一次就赚三千元。 那时这是天文数字,后来又进玻璃厂当采购员,整天骑着自行车到处检查货。 1976年,他承包了玻璃厂,当年净赚二十多万,交公六万。 1983年,他拿积蓄买下工厂,改名“福耀”,专心做汽车玻璃。 到了八十年代中期,福耀已初具规模,曹德旺出差在外,认识了比自己小十岁的女人,一来二去动了心,才有了那封信。 他原以为陈凤英会挽留,没想到等来的却是一句:“房子和孩子留给我”。 没有眼泪,没有争吵,甚至没有责骂,正是这份冷静,让曹德旺彻底明白: 眼前这个女人,才是真正和自己共过苦日子的人。 他放下了那段婚外的念头,选择了回家,回去后,他不仅没再提离婚,还把房子过户给妻子,把公司的股份逐步转到她名下,甚至让她当了控股公司董事长。 陈凤英依旧保持原本的角色,管家、不插手生意,但她的存在给了曹德旺一种安全感,让他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去拼事业。 福耀玻璃在1993年登陆资本市场,占据国内汽车玻璃市场的半壁江山,后来更是成长为全球第二大供应商。 曹德旺自己说过,他做过婚姻调查,走访过上百对夫妻,结果发现没有哪一对是完全满意的,全靠磨合和包容。 想到这里,他越发感激陈凤英的付出,从贫穷走到富有,从泥泞走到舞台,她一直在身边,照顾生活,照看孩子,让他专心事业。 陈凤英的角色,看似隐身,却举足轻重。曹德旺老了,还叮嘱她: 财产别太早给儿子,等自己不行了再分,怕孩子们提前得到财富反而会出问题。 这不仅是夫妻之间的信任,也是几十年相守换来的默契。 事业之外,曹德旺最让人敬佩的,是他在慈善上的豪气与坚持。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,他就开始捐款,后来成立河仁慈善基金会,捐出3亿股福耀股票,成为中国首个“股票捐赠”的企业家。 几十年来,他累计捐出超160亿,涵盖教育、扶贫、公共卫生、灾后重建等领域。 2010年玉树地震,他捐1亿,西南大旱,又拿出2亿,2020年疫情,他再拿出1亿支援湖北福建,还给小微企业送去4000万。 他甚至斥资100亿创办福耀科技大学,要为制造业培养更多人才。 从赤手空拳的穷小子,到“玻璃大王”,再到“中国首善”,曹德旺的人生离不开两股力量: 一是他自己那股不服输的韧劲,二是陈凤英背后默默的支撑。 信里那段差点让婚姻破裂的话,最终成了两人关系的转折点。 一个男人真正的底气,不只在于事业有多大,更在于有没有一个在风雨里陪他的人。 陈凤英没读过书,不会豪言壮语,但她用几十年的陪伴和包容,成就了一个企业家,也守住了一个家庭。 回望曹德旺的故事,我们会发现,所谓幸福,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浪漫,而是在最难的日子里,依然有人愿意站在你身边。 所谓婚姻也不是永远不出问题,而是在出现裂痕时,能有人冷静地把你拉回家。 这才是真正的相濡以沫。

0 阅读:654

评论列表

秋风

秋风

8
2025-09-11 11:23

好男人,世界还有几个

秋风

秋风

6
2025-09-11 11:25

好男人,有真诚的沟通,知错能没!祝长命百岁!

神经蛙

神经蛙

1
2025-09-11 08:03

呵退

历史不陌生

历史不陌生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