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35年,红军过大凉山,刘伯承致信川军旅长许剑霜:“让个路!”谁知,许剑霜竟回

梦幻星河缘 2025-09-11 09:50:08

1935年,红军过大凉山,刘伯承致信川军旅长许剑霜:“让个路!”谁知,许剑霜竟回信说:“助兄北行!” 5月,在四川德昌城头,川康边防军第16旅旅长许剑霜紧盯着城下的队伍。 随着他一声令下,子弹尽数呼啸着从红军头顶掠过。 许剑霜与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的渊源,始于十年前的血火岁月。 1926年底,为响应北伐,中国共产党在四川泸州发动武装起义。 彼时,已是共产党员的刘伯承担任起义总指挥,而许剑霜则在起义军袁品文旅任机枪营营长。 在激烈的战斗中,他目睹了刘伯承的卓越指挥与坚定信念,深受感召。 起义胜利后,刘伯承将许剑霜擢升为团长。 朝夕相处间,刘伯承不仅传授军事韬略,更将救国救民的共产主义理想播撒进许剑霜的心田。 当许剑霜为民生疾苦而忧愤时,刘伯承那句“军人当为百姓而战,让贫苦大众有饭吃、有衣穿、做主人”的箴言,彻底震醒了他。 1927年,经刘伯承介绍,许剑霜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 然而,蒋介石悍然发动“四一二”反革命政变。 泸州起义军成为反动军阀的眼中钉,刘伯承率部浴血坚守四十余日,许剑霜所部负责沱江江岸防务,多次击退敌军疯狂进攻。 面对弹尽粮绝、外援断绝的绝境,内部动摇分子甚至企图交出刘伯承以求自保。 危急关头,许剑霜协助刘伯承稳定军心。 刘伯承深知形势已不可为,秘密转移。 临行前,他紧握许剑霜的手,留下“留得青山在,不怕没柴烧”的嘱托,鼓励他潜伏下来,以待时机。 刘伯承撤离后,起义军最终失败。 许剑霜牢记嘱托,拒几经辗转,最终在老同学、川康边防军总司令刘元璋的引荐下,进入刘文辉部。 他逐步升任旅长,驻防战略要地德昌。 1935年5月,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后,为与红四方面军会师,必须穿越川康军阀刘文辉重兵布防的大凉山地区。 蒋介石严令刘文辉务必在德昌、西昌、冕宁一线层层设防,将红军消灭于大凉山腹地。 红军先遣队在刘伯承、聂荣臻率领下,率先抵达德昌附近。 当侦察兵报告德昌守军旅长是许剑霜时,刘伯承眼中闪过一丝光亮。 他深知,这或许是红军突破第一道封锁线的关键。 他当即修书一封:“让个路!” 德昌旅部内,许剑霜展开信笺。 三个字的命令,却像一把刀架在了脖子上。 让路? 德昌乃大凉山门户,红军北上必经之路。 顶头上司刘元璋严令死守,若放红军过去,军法从事,人头落地只在顷刻。 不让路? 如何对得起刘伯承当年的救命之恩与革命引路之情? 国难当头,岂能同室操戈? 最终,他下定决心,纵是刀山火海,也要助红军一臂之力。 许剑霜深知放行风险太大,必须巧施计策。 他召来副官,以“南边山坳发现共军小股部队”为由,命令一营主力立即前往“搜剿”,并要求“动静搞大点,最好追出二十里地再回”。 此举成功调离了城防主力。 随后,他将城防重任交给心腹营长王麻子:“若夜间有异动,只需朝天放枪,制造声势,绝不可真打,更不得声张。” 当夜,刘伯承亲率红军先遣队抵近德昌城西。 城楼之上,许剑霜确认城下正是刘伯承的队伍时,他果断下令“开火”。 霎时间,枪声震耳欲聋,子弹却尽数射向天空。 王麻子甚至命士兵向城下丢弃空弹壳,制造出激烈交火的假象。 红军将士心照不宣,在“枪林弹雨”的掩护下,快速穿城而过。 次日,奉命“追剿”的一营“无功而返”,许剑霜佯装怒斥。 德昌之后,尚有西昌等重重关卡。 许剑霜冒险携带刘伯承的信件,亲赴西昌面见刘元璋,试图说服这位老同学效仿自己,为红军让路。 刘元璋虽被说动,但兄弟刘元塘、刘元瑄、刘元琮等人却强烈反对,甚至怀疑许剑霜是共产党内应,欲将他抓捕处决。 幸得刘元璋极力劝阻并暗中释放,许剑霜才得以脱险。 红军主力通过冕宁后,当地反动团长邓秀廷大肆搜捕遗留的红军伤员和帮助红军的群众,血腥屠杀。 许剑霜闻讯,再次挺身而出,赶赴冕宁。 他找到邓秀廷,“红军不可战胜,今日种下恶因,他日必食恶果,网开一面,既是积德,亦是留后路。” 这番恳切之言点醒了邓秀廷,他不仅停止屠杀,还安排救治伤员,最终使这批革命火种得以保全,重返部队。 蒋介石得知红军顺利通过大凉山,震怒异常,严惩刘文辉,许剑霜也被解除军权。 不久,他以母亲病重为由辞去军职。 脱去川军戎装后,许剑霜终于找到党组织,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,并重新为党工作。 1955年,许剑霜在成都病逝。 直至1989年9月,党组织正式恢复党籍。 许剑霜的故事,诠释了信仰的力量如何在至暗时刻迸发光芒。 他未着红军军装,却以深藏敌营的孤胆、处变不惊的智慧和对初心的坚守,在历史的紧要关头,为红军北上撕开了一道至关重要的缺口。 主要信源:(中国共产党新闻网——帮助红军过大凉山的秘密功臣许剑霜)

0 阅读:0

猜你喜欢

梦幻星河缘

梦幻星河缘

梦幻星河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