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三桂手下不是没有能人,谋士刘玄初告诉吴三桂,不要杀永历帝,吴三桂不听,跑到缅甸

古木过去 2025-09-11 10:42:06

吴三桂手下不是没有能人,谋士刘玄初告诉吴三桂,不要杀永历帝,吴三桂不听,跑到缅甸把永历帝杀了。刘玄初又告诉吴三桂,不要主动要求撤藩,康熙同意怎么办?吴三桂不听,康熙一看奏折同意了,吴三桂直接麻了。 到了撤藩的时候,家书不停催促吴三桂主动放权,说这样能换个安心。刘玄初又一次提醒他,劝他别轻易交出云南的兵权。这要是康熙真答应了,指不定能不能捞到安稳。 他没把这话当回事,觉得主动表明忠心也许还能留一线生机,于是把折子交了上去。 康熙收到立马批准,这一下兵权也没了,立场也软了。云南的局势变得没退路可言,权力一下溜得干干净净。 无奈之下,吴三桂只好起兵反抗。这时候刘玄初继续出主意,说现在最重要的是拿定目标,要么光明正大打反清旗号招兵买马,要么干脆直接北上,大刀阔斧地干一场,还能尝试联合南方势力拖住清廷。 可吴三桂又没能做出决断,他守着江边不动,想用反叛的地盘和清廷讲条件,只盼着能保住儿子吴应熊和家里的安稳。 北京那边,康熙根本没有跟他真心谈判的意思,他只是假装稳住吴三桂,实际上已经在调兵遣将,准备反击了。 没多久,清廷大军一到,动手就不能回头。康熙下令杀了吴应熊等人,前线的军队人心像被泼了冷水一样散了,吴三桂再也提不起劲,身体也垮了。 他临死仓促称帝,不过短短一阵子,家业被清军很快清算殆尽。孙子接手后,没能守住吴家的最后一块地盘,吴三桂在云南苦心经营的基业,全部付之一炬。 整个过程下来,吴三桂其实有好几次能化险为夷的机会,可每步都走在犹豫和误判上。 他太相信自己对清廷的判断,没听身边人的良言,也没趁明帝在世时稳下局面,最后把自己逼到两面不是人的田地。 关键时刻他舍不得放弃地盘,也不敢放手拼一把,一边想做顺民安享太平,一边又不愿丢兵权,左右掂量,最终一步步走进困局。 吴三桂身边不是没智囊,不是没人给他出路。他每次推翻别人建议,都埋下了后患。 杀掉明帝,让他彻底失去和地方势力联结的纽带。撤藩自断兵权,让他实在无路可退。起兵后不敢拿定主意,丢掉了本可以掌控的主动。这一路磕磕绊绊,多少风浪都是自找的。 在大风大浪里,靠经验和胆子行得一时,却往往输在看不到的细节。 吴三桂这些年,与清廷的拉锯让他时常自信,但真正需要下决心时,他就没能坚定地走到底。没听刘玄初,没抓机会,最终一步步把手里的好牌打光。 说到底,吴三桂不舍过往功业,更不愿就这样彻底放手。可历史就是这么现实,一个人要是在每个关口都优柔寡断,机会来去,变成困局也就在一念之间。 吴三桂有铁腕镇云南,却少了那份直面危机的果敢,所以最后所有人都离他而去,也再没有翻盘余地。

0 阅读:3072

评论列表

光之神偷

光之神偷

8
2025-09-11 16:44

见小利则亡命,谋大事而惜身,多谋寡断,它该的

阿白

阿白

6
2025-09-11 15:03

这就说明:退休的重要性,年纪大后牵挂太多,考虑过多反倒没了主意,又有以前的顺利加持变动得固执。

我的人生转了个弯

我的人生转了个弯

4
2025-09-11 14:59

靠运气赚来的,迟早会凭实力输回去!

大汉铁骑

大汉铁骑

3
2025-09-11 16:43

贰臣贼子

用户10xxx45

用户10xxx45

3
2025-09-11 17:34

汉奸

用户10xxx52

用户10xxx52

2
2025-09-11 16:45

没有一点霸气!狗

哦油激

哦油激

2
2025-09-11 16:09

吴三贵得到袁绍的真传,成功避开了所有正确选择

阿白

阿白

2
2025-09-11 15:05

做臣子的料,刘却一定要给他出当皇帝的主意。啥眼神呀?

nylon

nylon

1
2025-09-11 16:14

千古罪人吴三桂,没有他引清兵入关,就不会有瞒清误国几百年

猜你喜欢

古木过去

古木过去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