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微风]日军侵占北京8年,为何没将故宫洗劫一空?绝非他们心慈手软。北平沦陷那年,鬼子站在紫禁城门口,心里估摸着,这地儿以后就是他们的东京分宫了。可八年下来,他们没能把故宫洗劫一空——不是不想,是抢不动、抢不完、抢不走。 (信源:成都商报2015年8月3日发布——故宫父子兵 千里护送文物西移四川) 1937 年冬天,日本兵扛着枪闯进故宫神武门时,眼睛都直了。琉璃瓦在雪光里闪着金光,太和殿的铜狮张着嘴,像在瞪着这群不速之客。 领头的军官掏出相机咔咔拍,嘴里念叨着 “东亚共荣的象征”,心里打的却是另一个算盘:这宫里的宝贝,随便弄几件回去,都够天皇赏他个大官。 可他们刚想动手搬那对九龙壁,就被守宫的老人拦了。老人叫周养庵,是故宫的老管理员,豁出命挡在前面:“这是中国的东西,要搬,先踏过我的身子!” 日本兵举着刺刀比划,老人愣是没退一步。后来才知道,这只是开始,故宫里的人早就抱定了主意:死也不能让宝贝落进鬼子手里。 鬼子一开始想 “体面” 点。他们假惺惺地成立 “故宫管理处”,派了个叫岗村的少佐当顾问,天天在宫里转来转去,盯着那些青铜器、字画、瓷器流口水。 他们打着 “研究” 的旗号,想把珍品运到日本展览,说是 “促进文化交流”,其实就是想赖着不还。 可故宫的人早有防备。他们连夜给文物编暗号,把最贵重的字画卷起来,藏在大殿的房梁上;把瓷器裹上棉花,塞进不起眼的木箱,外面写上 “杂物”;连太和殿的金砖都做了标记,哪个角落有块松动的,只有自己人知道。 有次岗村要查库房,管理员故意把钥匙 “弄丢”,磨磨蹭蹭到天黑,硬是没让他进去。 更绝的是,他们还搞了套 “障眼法”。把一些普通的仿制品摆出来,真宝贝藏得严严实实。 鬼子看着那些花花绿绿的瓶子,以为捡着宝了,还请了日本专家来鉴定。专家装模作样看了半天,说 “都是珍品”,其实那些不过是宫里日常用的普通物件。等鬼子反应过来,真宝贝早就被转移到安全的地方了。 要说抢不动,还得提那些大家伙。太和殿前的铜鹤、铜龟,每个都有好几吨重,鬼子想运走,找了十多个壮丁,又拉来马车,折腾了一整天,铜鹤纹丝不动。最后只能放弃,临走前还踢了铜鹤一脚,结果自己崴了脚,成了故宫老人嘴里的笑柄。 还有那些古籍,足足有几十万册,堆起来像座小山。鬼子想装箱运走,可光清点就得几个月。故宫的人故意把书放得乱七八糟,今天整理好,明天又 “不小心” 弄乱,气得鬼子哇哇叫,到最后也没运走几箱。 当然,最关键的还是人心。那八年里,故宫的工作人员没拿过鬼子一分钱,靠着微薄的薪水,甚至自己掏钱买粮食,也要守着这些宝贝。 有个叫梁廷炜的年轻人,为了保护一幅《清明上河图》的仿制品(真迹早被转移),被鬼子打得浑身是伤,愣是没说藏在哪。后来他说:“我爷爷是故宫的,我爹也是,这宫里的东西,比我命还重要。” 鬼子也不是没抢成过。他们偷偷运走了几百箱文物,大多是些容易携带的玉器、首饰。但跟故宫里百万件的珍藏比,不过是九牛一毛。 而且这些被抢走的文物,很多都被记录在案,战后不少被追了回来。 其实鬼子心里也有小九九。他们想把北平打造成 “模范占领区”,要是把故宫抢空了,老百姓还不跟他们拼命?所以表面上装得 “文明”,暗地里搞小动作,可没想到故宫的人早就看穿了他们的把戏,硬是没让他们得逞。 现在去故宫,看着那些完好无损的文物,总能想起那些不知名的守护者。他们没扛过枪,没上过战场,却用自己的方式,守护着一个民族的家底。就像那对铜狮,历经风雨,依然稳稳地站在那里,仿佛在说:有些东西,谁也抢不走。 你们去故宫的时候,有没有注意过哪些不起眼的角落?说不定那里就藏着当年守护者的故事。评论区聊聊,让更多人知道,故宫的宝贝能留下来,不是因为鬼子心善,而是因为有人用命在守护。
[微风]日军侵占北京8年,为何没将故宫洗劫一空?绝非他们心慈手软。北平沦陷那年,
韫晓生
2025-09-11 10:44:31
0
阅读:6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