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在刚刚 欧盟委员会主席正式宣布了 9月10日,冯德莱恩在斯特拉斯堡欧洲议会发表

晓绿聊趣事 2025-09-11 16:19:05

就在刚刚

 

欧盟委员会主席正式宣布了

 

9月10日,冯德莱恩在斯特拉斯堡欧洲议会发表“盟情咨文”,称在以权力为基础的新世界秩序中,许多大国对欧态度矛盾或敌视,欧洲必须为自身地位而战,要承担保护安全责任,掌控关键技术与能源。

 

冯德莱恩想表达的意思很明显,就是:世界变了,咱们得靠自己了!她的这一番话听起来,让欧盟各国挺提气,但也让人不禁想问:欧洲真的准备好了吗?

 

毕竟,欧洲这些年过得并不轻松,俄乌冲突打了这么久,欧洲国家一边支援乌克兰,一边还得应对能源涨价、通货膨胀这些内部问题。

 

冯德莱恩说欧洲已经给了乌克兰近1700亿欧元的援助,还打算搞个“无人机联盟”继续军援,这决心是有的,但压力也确实大。更关键的是,美国这几年重心明显转向亚太,欧洲感觉自己有点被“放在第二梯队”,这种滋味当然不好受。

 

所以欧盟最近出了一份《欧洲防务白皮书》,目标很明确:减少对北约的依赖,走自己的路。文件里说得实在,“欧洲和平的唯一途径是充分准备”,还计划到2035年让超过一半的武器系统在欧盟内部采购。

 

这思路是对的,但做起来难度不小。毕竟现在欧盟国家大部分装备还靠外购,自己研发生产不仅需要时间,更需要大把资金和各国齐心配合。

 

技术自主也是冯德莱恩强调的重点,欧盟列了十项“不能丢”的关键技术,包括人工智能、量子计算、生物技术等等。这些领域确实重要,谁掌握了谁就能在未来占据主动。

 

欧盟打算设立专项基金,拉上私人投资者一起投钱,这个方向是对的。但问题在于,欧洲在科技研发和创新生态上已经落后于美国和中国,现在追赶需要时间和毅力,不是光喊口号就能实现的。

 

其实欧洲最大的挑战不在外部,而在内部。欧盟27个国家,各有各的想法!

 

德国和西班牙不愿意为了对抗而损害与中国经贸关系、匈牙利几次三番不同意对俄罗斯的制裁、波兰干脆放弃德制武器,转而向韩国买装备。

 

这种分歧在援助乌克兰问题上特别明显,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因为地缘上靠近俄罗斯,担心介入太深会引火烧身,所以经常在援助资金上投反对票。

 

说实话,这种内部矛盾完全可以理解,毕竟每个国家的地理位置、历史经历和经济利益不同,自然会有不同考量。但这也正是欧盟最难的地方:想要用“一个声音说话”,首先得内部统一意见。

 

冯德莱恩的演讲看似激昂澎湃,但真正落实需要所有成员国达成共识,这需要大量的谈判和妥协。

 

如今,美国把六成军费投向亚太;俄罗斯通过能源“向东转”缓解了西方制裁的压力;亚洲经济体增速保持在4.5%左右,全球经济重心明显东移。欧洲处在这样一个变局中,既想保持战略自主,又不想完全倒向任何一方,这个平衡确实很难把握。

 

欧盟试图走一条“中间道路”,提出“基于规则的多边主义”。这个概念很好,但执行起来会碰到很多现实问题。国际政治本质上还是实力博弈,没有足够的实力和决心,规则往往难以落实。欧洲有经济实力,但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还需要加强。

 

这些地缘政治、战略自主的大话题,最终都会影响到欧洲普通民众的生活。能源价格、就业机会、社会安全,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民生问题。

 

欧盟的宏大计划需要大量资金支持,钱从哪里来?

 

最终可能还是要通过税收等形式由民众分担,如果战略自主的结果是生活成本上升,民众的支持能持续多久?这是个现实问题。

 

冯德莱恩的讲话,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欧洲意识的觉醒,但觉醒只是第一步,欧洲需要加快防务一体化进程,不能总是讨论而不行动;需要理顺内部矛盾,找到各国利益的最大公约数;还需要在技术上真正加大投入,不能总是跟在别人后面追赶。

 

欧洲如果能够真正独立自主,将成为平衡国际格局的重要力量。但这条路很长,也很艰难,需要欧洲各国拿出前所未有的团结和毅力。

 

冯德莱恩那句“欧洲必须为自身地位而战”,这句话应该理解为:欧洲需要通过加强自身建设、促进内部团结、坚持独立外交来赢得尊重,而不是通过对抗或排斥他国。欧洲如果能够成功实现战略自主,对全球和平与发展将是一件好事。

0 阅读:56

猜你喜欢

晓绿聊趣事

晓绿聊趣事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