蔡正元说:雄而不霸的结果,注定在国际上是不会有真正朋友的。因为不霸者没人怕,没人

自然解说甲一 2025-09-11 16:39:55

蔡正元说:雄而不霸的结果,注定在国际上是不会有真正朋友的。因为不霸者没人怕,没人怕,那事情就多了……   蔡正元的人生经历颇为丰富。他生于1953年,台湾云林一个普通家庭,父亲从事牙医器材贸易,曾因向妈祖求签得名“正元”,寓意向东看、面向“大正元年”石碑,似也预示他日后对历史与方向的关注。   他早年就读工农学校,后考入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系,又赴美深造,获哈佛大学政府研究所硕士学位,并曾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。   回台后,他步入政坛,担任过国民党民意代表、政策会执行长等职,2021年,他获得北京清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,其博士论文探讨中国宪制规范下台湾的领土主权问题,这样的学术和政治背景,让他对国际关系和两岸问题有较深观察。   蔡正元提出的“雄而不霸”,指的是中国虽有强大实力,却不似传统霸权国家般惯用强制手段,而是更倾向于通过经济合作、谈判协商来解决问题。   这种风格源于中国长期坚持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,以及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”的传统,中国注重的是不干涉他国内政,通过互利合作赢得信任,这种方式确实避免了直接冲突,为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创造了发展空间。   然而,蔡正元也指出,这种策略可能被误读为软弱,一些国家或因觉得中国“不会轻易动武”,而敢于在南海等问题上试探甚至挑衅,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政治中“畏威而不怀德”的现实心态。   但将中国的方式简单视为“无力症”并不全面,中国的选择背后有其深思熟虑,历史上,中国曾饱受屈辱,更深知和平的珍贵。   现代国际关系中,中国致力于担当和平建设者和国际秩序维护者,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,推动地区热点问题政治解决,在联合国等国际舞台上捍卫国际公平正义,这种立足长远、以合作促稳定的方式,虽不像强硬手段那样立竿见影,却更可持续。  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表现,也体现了其理念,坚持不结盟,主张通过对话磋商解决争端,面对南海仲裁案等挑战,中国选择依据国际法进行有理有据的回应,同时积极与东盟国家推进“南海行为准则”磋商,寻求共同维护地区稳定。   在非洲、拉美等地区,中国通过平等合作和互利项目,如帮助马拉维村民打井解决饮水问题,赢得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信任,这些努力表明,中国追求的并非让人“害怕”,而是希望通过共同发展和相互尊重赢得真诚的合作关系。   蔡正元的观点提醒我们,国际关系错综复杂,实力与如何运用实力同样重要,中国的“雄而不霸”是一种尝试,它试图超越传统霸权逻辑,探索一条新型大国之路。   这条路或许不易,甚至时有挑战,但它体现了对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的坚守,中国的朋友圈不断扩大,至今已与180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,这本身说明其外交理念获得了广泛认可。   国际社会中的信任与友谊,终究需建立在平等、互利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,中国在这方面的实践,其意义可能远超一时的得失较量。

0 阅读:0
自然解说甲一

自然解说甲一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