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陶宛与中国闹翻4年后,如今终于承认做错了!当初美台说好5年内建成五座芯片工厂,

论芸有事 2025-09-11 16:42:02

立陶宛与中国闹翻4年后,如今终于承认做错了!当初美台说好5年内建成五座芯片工厂,要创造数万个高薪岗位,结果合作至今没看到,才发现成美国“反华”势力的牺牲品……   今年立陶宛可以说是心情复杂了,几年前曾被大力宣传的五座芯片工厂,直到现在连一点建设的迹象都没有。   这个消息,也让这个波罗的海小国四年来的外交困局再次被推到公众面前,当初为了寻求所谓“盟友支持”,和我国闹僵了关系,可到头来那些承诺中的经济好处却迟迟没兑现。   2021年立陶宛政府做了个让国际社会都颇感意外的决定,允许台湾当局以“台湾”的名义设立代表处。   这事明显违背了和我国建交时定下的约定,也触碰到了我国的核心利益,很快我国就采取了反制措施,把两国关系降为代办级,还暂停了不少经贸合作项目。   但当时的立陶宛却没太在意,他们认为有美国和台湾当局撑腰,就算失去中国市场,也不会对自己造成太大影响。   甚至还公开规划,说要在未来五年里建成五座芯片工厂,创造数万个高薪工作岗位,立志要让立陶宛变成“欧洲的硅谷”。   那会儿立陶宛之所以有这样的底气,主要是因为美台当时抛来了不少合作承诺。   美国称要提供6亿美元的出口信贷支持,台湾当局也宣布要设立2亿美元的投资基金,还表示会把先进的半导体技术转移过来。   这些承诺让立陶宛上下都挺期待,不少人觉得这是本国经济转型的好机会。   但这份期待很快被现实打破,中国市场的大门一关闭,立陶宛的经济立刻就感受到了压力。   到了2024年立陶宛对华出口额直接暴跌了57%,而从我国的进口额却高达19.88亿美元,贸易逆差越来越大。   不过短短两三年时间里,就有超过1300家企业倒闭,6万个工作岗位凭空消失,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也明显下降了。   经济越来越困难,立陶宛人就把希望寄托在了美台承诺的芯片工厂和投资上,盼着这些项目能早点落地,帮着缓解经济压力。   2023年的时候,台湾工研院确实和立陶宛的Teltonika公司签了半导体合作协议,当时不少人都觉得事情有了进展。   可没高兴多久,问题就一个接一个冒了出来,立陶宛全国的电力容量还不到63兆瓦,根本满足不了半导体工厂的需求,而且按照规划,这个电力缺口至少要到2027年才能缓解。   还有美国当初承诺的6亿美元,实际到账的只有一小部分,而且这些钱还有不少使用限制,根本起不到太大作用。   台当局的投资计划也没达到当初说的规模,就算后来追加了一些资金,实际投入和承诺的比起来还是差了很多。   到了2024年底合作的Teltonika公司终于撑不下去,宣布暂停所有半导体工厂的建设计划。   这个原本打算投资35亿欧元的项目,就因为电力、土地和资金这三大问题卡了壳,这也意味着,原本计划中的6000个平均月薪1万欧元的工作机会彻底没了着落。   芯片工厂的事儿黄了,立陶宛的经济困境更是雪上加霜,虽然2024年立陶宛的GDP同比增长了,但普通老百姓并没感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。   经济上的持续压力,也慢慢改变了立陶宛国内的政治风向,2024年新政府上台后明确表示,之前允许设立“台湾代表处”的决定存在明显失误,修复和中国的关系,成了新政府要推进的重要事情。   但现在的立陶宛,处境确实有点尴尬,和我国的关系没缓和,美台当初的承诺大多落了空,自己的经济又一直没好转。   四年前和我国闹僵关系,到现在重新思考外交方向,立陶宛这几年的经历,其实也反映出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难处。   那些当初听起来很美好的承诺,一旦遇到现实问题,就显得特别脆弱,留给立陶宛的,是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修复的经济创伤,还有待改善的外交局面。

0 阅读:0
论芸有事

论芸有事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