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3年的一天,日军向白洋淀芦苇荡疯狂扫射了一天,见没有动静,以为雁翎队全部消

轩叔观察 2025-09-11 17:20:28

1943年的一天,日军向白洋淀芦苇荡疯狂扫射了一天,见没有动静,以为雁翎队全部消灭,奇怪的是没有找到一具尸体。[无辜笑] 雁翎队成立于1939年,主要由大庄村、郭里口村的渔民和猎户组成共120余人,队员多数从事捕鱼和狩猎,熟悉白洋淀143个淀泊的水情和地形。 队员使用的主要武器是“抬杆”,这种土制火铳长约1.5米,使用黑火药,有效射程50米左右,虽然装填速度慢,但在近距离水战中杀伤力较强,适合伏击作战。 当天上午侦察员报告有63名日军乘坐3艘汽船进入白洋淀腹地,队长赵波率80名队员携带抬杆,在芦苇荡设伏,日军船队进入射程后,雁翎队集中火力攻击,击沉2艘船只。 战斗结束后清理现场时,四周传来密集枪声,日军和伪军出动约100艘船只,从四个方向收缩包围圈,封锁了方圆5公里的水域。 赵波指挥队员全部下水,每人折取荷叶遮挡头部,队员们游到敌船下方,抓住船舷跟随移动。日军只注意水面搜索,未察觉船底的游击队员。 这种水下潜行战术源于当地渔民的传统技能,白洋淀渔民自幼练习憋气潜水,成年男子普遍能在水下停留3—5分钟,雁翎队将这一技能运用到军事行动中。 队员们借助敌船掩护,在水下移动了约2公里,最终从包围圈东南角突围成功,整个过程耗时近4小时,无一人伤亡。 雁翎队的装备虽然简陋,但战术灵活多变,他们利用芦苇荡的复杂地形,开发出多种游击战法:水雷伏击、夜袭据点、截断交通线等。 从1939年到1945年雁翎队参与大小战斗70余次,击沉日伪军船只67艘,歼敌近千人,他们还为八路军主力部队提供情报支援和物资转运服务。 白洋淀地区水网密布,共有大小河道3700多条,为游击战提供了理想环境,雁翎队的成功经验后来推广到其他水乡地区,形成了独特的水上游击战模式。 除了直接作战雁翎队还承担着保护抗日根据地的任务,他们护送过往的干部和伤员,转运军用物资,为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。 抗战期间类似雁翎队这样的民兵组织在华北、华东、华南等地区都有出现,微山湖的“微湖大队”、洪泽湖的“水上游击队”、太湖的“太湖游击队”等,都采用了相似的水上作战方式。 这支由普通渔民和猎户组成的队伍,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气证明了人民战争的力量。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,无数像雁翎队这样的民间武装,共同构成了全民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。 网友们敬佩不已: “看得我大气不敢出,这才是真正的智慧抗日,不是神剧那种手撕鬼子,比电影精彩多了!” “侦察情报出问题真的太致命了,还好队长反应快,临危不乱,带着兄弟们绝境求生,致敬!” “九个小时扫射,芦苇都打秃了,这火力得多猛?想想都后怕,先烈们真的太不容易了。” “‘水上飞将军’这外号真不是白叫的,充分利用了环境优势,把家门口的地形玩明白了,这就是人民战争的力量啊。” 在当年那样艰苦的条件下,你还知道哪些像雁翎队一样,依靠智慧和勇气创造的军事奇迹呢? 官方信源: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

0 阅读:43

猜你喜欢

轩叔观察

轩叔观察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