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查不知道,一查火直冒! 武汉大学那位邓红教授常年待在日本, 谁能想到他居然能当

英明果断雪梨 2025-09-11 18:26:39

不查不知道,一查火直冒! 武汉大学那位邓红教授常年待在日本, 谁能想到他居然能当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的兼职研究员? 这事儿换谁碰到不得反问一句:凭啥啊? ​​邓教授打1982年从武大历史系毕业,就一直在日本读书、搞研究,虽说研究的是中日文化,但常年在外,能比扎根国内的学者更懂咱们自己的文化吗?我看悬。 大伙儿这话问得实在,可咱得先把事儿掰扯清楚——邓教授这“常年在日本”,可不是游山玩水。1982年揣着武大的毕业证去了东京,进的是早稻田大学文学研究科,跟的是研究中国宋代文化的资深学者,一待就是十年,博士论文写的是《宋代士大夫与日本平安时代贵族文化比较研究》。你说巧不巧?咱们这边研究传统文化,多是盯着典籍里的字儿抠,她倒好,一头扎进日本的博物馆、古籍库,翻那些从唐宋流传过去的孤本,比如藏在京都国立博物馆的《论语集解》抄本,那是咱们国内都见不着的版本。 可问题就出在这儿。有人说,研究中国文化,不在中国待着,跟隔着玻璃看故宫似的,摸不着温度。这话不是没道理。就像咱聊端午,咱能想起老家门口的艾草香、奶奶包的粽子馅儿,她在日本研究端午,可能更多是看文献里“遣唐使带回的端午习俗”,少了点烟火气。但反过来想,她从日本的角度回头看咱们的文化,倒能看出些不一样的东西。比如她写过一篇论文,说日本茶道里的“侘寂”,其实能在陆羽《茶经》里找到根儿,只是咱们后来把这层意思丢了,反倒是日本给保留下来了。这种“旁观者清”的视角,还真不是扎在国内的学者能轻易有的。 更关键的是“兼职研究员”这身份。武大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的兼职,不是挂个名就行的。查了下公开信息,这几年她每年都回国两三次,要么给研究生开讲座,要么跟中心的老师合作课题,去年还一起出版了《中日文化交流中的儒家思想演变》。你说她不懂中国文化?可她能把咱们老祖宗的东西,放到国际坐标系里去比,让国外更懂咱们的文化,这算不算另一种“懂”? 但大伙儿的火气也不是没由头。这些年总有些“海外学者”拿着国内的头衔,却没真干事,光靠名气混资源。邓教授这事之所以让人不舒服,其实是怕她也成了这样的人。毕竟传统文化这东西,是咱的根,容不得半点糊弄。要是她真能把海外的研究成果带回来,帮着咱们把文化讲得更明白、传得更远,那这兼职研究员当得值;可要是光挂名不干活,那别说网友不答应,武大自己也说不过去。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讨论。

0 阅读:36

评论列表

花开富贵

花开富贵

3
2025-09-11 21:36

她娘们吗?

用户45xxx60

用户45xxx60

2
2025-09-11 21:24

这样的社会很爱国

英明果断雪梨

英明果断雪梨

感谢大家的关注